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扎根農村,二十多年風雨把小菌種做成了大產業,讓萬余名農村勞動力大發“菌財”,他就是被鄉親們親切地譽為“山村土專家”、“致富領頭雁”—— 陜西森盛菌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明元,本期《食用菌商務》采訪到了馬明元總經理,見證一個普通農民華麗變身為優秀企業家的傳奇故事。
食用菌商務:您當初為什么會選擇食用菌作為一輩子的事業?
馬明元:其實我跟食用菌結緣來自于一個偶然的機會。因為家貧所以很早的時候,我曾先后到外地多個省市打工。在打工中,我得知種黑木耳、香菇、天麻能掙錢,于是幾經輾轉來到四川綿陽食用菌研究所打工。在打工的過程中我全面系統地掌握了菌類生產知識,從食用菌栽培的門外漢成長為技術員,1996年被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一家食用菌種廠聘請為技術員,指導菌種生產、栽培、菌種分離、選育、技術培訓等工作。其間,我也嘗試著自己開辦菌種廠,主要從事黑木耳、香菇、天麻、豬苓、茯苓等菌種的制種、栽培。
在業務發展中我深感技術的重要性,在2005年起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深造學習食、藥用菌專業制種、栽培技術,并逐步取得了食用菌檢驗員、技師的職稱。在這期間我也看到了外地的發展模式和經濟效益,更加堅定了回家創業的信心。2008年,投資360余萬元成功創建了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的勉縣永興食用菌研究所。由于業務發展需要,2012年又成立了陜西森盛菌業科技有限公司。
食用菌商務:能簡單談談公司目前的發展情況嗎?
馬明元:目前公司現下設勉縣永興菌業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勉縣永興食用菌研究所,并組織成立了勉縣食用菌協會,現有員工42人,現年生產菌種2000余噸,公司生產的菌種憑借精質量、優服務在陜西省內外聲名遠播,遠銷周邊6省30多個縣區,尤其是天麻菌種在陜西、湖北、云南、貴州、四川等三十多個縣區得到了良好口碑和廣泛贊譽。
森盛菌業是集科研、生產、技術推廣、科技培訓、農產品購銷為一體的綜合民營科技企業,主要從事天麻、黑木耳、香菇、豬苓、茯苓等菌種的生產、選育、供種、栽培技術研究和新技術推廣、栽培指導與培訓。建有科研生產樓820m2,規范的菌種拌料室、裝袋室、滅菌室、無菌接種室、菌種培養室、無菌試驗室、辦公室、技術培訓室、原料庫房,工人宿舍等房屋3600㎡,配有高壓滅菌鍋爐、新型常壓滅菌柜、無菌接種箱、超凈工作臺、自動裝袋機、粉碎機、拌料機、電子培養箱、低溫菌種保藏箱等多套生產設施,具備年產2000噸(200萬袋)菌種的生產能力,生產規模和數量為陜南前列。
食用菌商務:您能談談目前漢中地區食用菌產業發展存在哪些方面的制約因素?
馬明元:我從事食用菌行業20多年,始終認為品質決定市場,零散的單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小而散的發展模式個體承擔整個產業風險的現狀也制約了漢中地區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于是,創建了永興菌業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并扶持組建了勉縣永盛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60多畝與周邊近10戶群眾大規模發展食用菌種植,現種植反季節香菇50余萬袋,年產值達450余萬元。同時,積極建立生產基地,引導種植戶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先后帶動形成規模化椴栽黑木耳基地8個,袋栽香菇基地12個,豬苓栽培基地5個,天麻有性繁殖育種基地12個,推動產業實現工廠化基地化發展,把食用菌引領上了迅猛發展的康莊大道。
食用菌商務:俗話說,一人致富不算富。這些年,公司在帶動當地農戶共同致富上下了哪些工夫?
馬明元:自公司成立后,為引導帶動農民走發展食用菌致富的路子,成立了食用菌協會,將全縣100多戶食用菌種植大戶吸納為會員,聘請省、市食用菌專家為協會常年技術顧問,充分發揮協會作用,組織會員開展經常性的技術培訓活動,通過培訓、咨詢、展覽、發放資料等形式向農民宣傳食用菌的發展前景和栽培技術。
幾年來,公司共舉辦食用菌技術培訓班20多期,培訓農民800人次;深入農戶進行技術指導100多次,面對面接受培訓3000多人;開展技術講座26場次,培訓骨干850人;印發科普資料 5000份,配發食用菌技術光盤300套,電教培訓150場次,受訓2000人次,帶動萬余農戶發展食用菌種植業致富,帶動的農戶年總產值突破3.5億元。
食用菌商務:對于未來,公司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馬明元:種子的力量是無窮的。由于秦巴山區是我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目前還有很多農民還沒有擺脫貧困,雖然我們在帶動當地農戶發展食用菌產業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一批農戶因為食用菌而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是,畢竟光憑借一個公司的力量還遠遠不夠,我希望引領更多的人們走上自主創業致富之路。下一步,公司將目光已投向更為廣闊的新農村建設之中,為提升農民素質實現生產科技化從而帶動更多農戶致富的長遠發展道路不懈地努力!(文/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