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勉縣及周邊山區,種植戶在菌業發展中遇到什么難題,都會不約而同想到一位土專家,他就是陜西森盛菌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勉縣永興食用菌研究所所長、勉縣食用菌協會會長、農民高級技師馬明元。
馬明元1971年出生在勉縣新街子鎮歐家坡村。1994年春節一過,貧寒的家境使他在高中畢業后像眾多農村孩子一樣,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在打工中,馬明元始終思考如何才能干出一番事業。1995年秋天,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知種植黑木耳、香菇、天麻能掙錢,于是輾轉來到四川綿陽食用菌研究所打工。他把打工看作是學技術的好機會,如饑似渴地學習食用菌、藥用菌的制種、栽培、選育等技術。
1996年,25歲的馬明元被四川一家食用菌種廠聘請為技術員。這一干就是9年。2005年起馬明元先后到北京、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在一些食用菌、藥用菌生產基地打工和學習。在艱苦的打工歲月中,他節衣縮食到華中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進修,自費到北京市西城區菌類園藝工培訓班學習,并獲得了食用菌檢驗員、技師等職稱。
對馬明元來說,2008年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年份。這一年,他返回家鄉,加入到創業者行列,并在當年9月建成了永興食用菌研究所。那一年,該所生產菌種近250噸,馬明元一邊生產和推廣菌種,一邊組織20多個鄉鎮的種植戶舉辦免費培訓班。漸漸地,馬明元成為當地食用菌種植戶心中的“菌種大王”。
經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馬明元的永興食用菌研究所已發展成為具備年產2000噸菌種的生產能力,技術力量和生產規模居全市前列,生產菌種遠銷五省二十多個縣;他創建的永興菌業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60多畝,種植反季節香菇90余萬袋,年產值達850余萬元。同時,他傾注心血建立食用菌生產基地,引導種植戶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吸納420人就近務工,讓食用菌種植業成為了當地支柱產業,帶動了萬名農民大發“菌財”。
在實際工作中,馬明元非常注重科技研發和創新。他研制的豬苓菌種,窩產可達10-20斤,是野生產量的5-8倍;他指導農戶采用“三鮮下種”作天麻有性繁殖育種栽培,培育出天麻零代種后擴栽,窩產箭麻可達10余斤,是原來無性繁殖栽培產量的6倍以上;他研制的放置食用菌菌種瓶裝置和食用菌菌種裝瓶機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他自主研發的“食用菌菌種滅菌箱”等三項發明專利,現已在秦巴地區廣泛應用,每年可為生產戶節約成本達800多萬元;他選育的黑木耳新品種“森盛1號”通過陜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獲得科技成果登記認證,被漢中市人民政府授予漢中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實現持續發展,根本出路在科技。” 馬明元深有體會地說。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馬明元以菌業為切入點,以“公司+協會+合作社+貧困戶”為模式,以“供種+培訓+包銷三免費”為舉措,讓小小食用菌在秦巴山區的貧瘠土地上發展成為扶貧大產業,為貧困戶結出了增收脫貧的碩果。目前,馬明元累計幫扶貧困戶620戶,無償為156戶貧困戶提供100余噸食用菌、藥用菌種,這批價值40萬元的菌種已成為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金種子”。
馬明元扎根農村,始終心系群眾,幫困扶貧。他的事跡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他先后被國家、省、市、縣授予“全國就業創業優秀個人”“全國天麻生產先進個人”“全國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新聞人物”“全國菌業工匠精神獎”“陜西省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陜西省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漢中市首批市級優秀農村實用人才”“漢中市創先爭優黨員致富帶頭人標兵”“勉縣脫貧攻堅共產黨員致富帶富標兵”“勉縣杰出人才貢獻獎”“首屆勉縣拔尖人才”“勉縣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
從初期免費提供食用菌生產技術指導,到后來無償向困難戶提供菌種并在山區貧瘠的土地上落地生根,馬明元在食用菌產業扶貧的道路上走過了二十余年的光陰。二十多年風雨磨礪,他把小菌種做成了當地支柱大產業;二十多年披荊斬棘,他帶領萬余農戶發展食藥用菌種植,把他們帶上了大發“菌財”的致富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