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在創新發展中步入食用菌產業“新常態”
發布時間:2015-01-04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 在時間的長河里,每一次的辭舊迎新,都伴隨著對過往難忘的記憶和對未來滿懷的憧憬。梳理2014年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成長印記,我們不難發現,盡管在過去的一年中產業經受了成本上漲、產銷不暢、利潤下滑等嚴峻考驗,但在中央惠農政策不斷加大力度的環境下,廣大業界同仁積極應對和規避行業風險對產業帶來的沖擊,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資本運作、跨界融合、電子商務等方面不斷進行創新和突破,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積極探索我國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過去的一年,我國食用菌產業逐步向縱深發展,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已成為發展大趨勢。在金針菇、杏鮑菇等工廠化生產技術日益成熟的基礎上,云南保山富群公司等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圍繞香菇工廠化生產進行了多方面的技術研發,較好解決了成本控制、菌種提升、生產管理等制約香菇工廠化發展的關鍵因素,縮短了香菇的培植周期,提高了生物轉化率,為我國香菇等傳統栽培品種實現工廠化生產提供了實踐上的依據。
過去的一年,面對洶涌的互聯網浪潮,更多的食用菌企業開始注入“互聯網基因”,由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逐步拓展到線上線上融合,既發揮了實體經濟的優勢,又能快速切入電子商務,打造出全新的電子化營銷模式。這種全新的模式是對傳統食用菌營銷的一種顛覆,有效解決了部分地區食用菌產品產能過剩、信息不對稱等難題,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引擎。
12月15日,東寧黑木耳在渤海商品交易所競買平臺隆重上市。這是繼慶元香菇、龍泉黑木耳、古田銀耳、西藏蟲草之后,又一原產地食用菌產品加入到現場交易與電商交易并行的現代商品營銷體系,對進一步提高主產地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品牌的擴張性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的一年,“跨界融合”的新思潮同樣在食用菌產業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黑龍江雙松食品公司最新研制的真菌復合系列面粉產品,將普通面粉和高檔菌類有機結合起來,融合了糧食和保健品的概念,實現了一食多補的營養需求;山東華盛綠源公司開創的“光伏食用菌產業”模式,將光伏發電和食用菌生產有機結合,實現菇棚棚頂發電,棚內高效種植食用菌,同時還帶動了采摘觀光、鄉村旅游等高效模式,也為食用菌行業與其他行業間跨界聯姻提供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過去的一年,面對“融資難、融資貴”的現狀,食用菌企業積極創新融投資渠道,尋求更多的資本平臺。作為行業龍頭,雪榕生物、眾興菌業的首次IPO正在等待審核通過;北京金珠滿江、河南景翔生物等企業在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上市。在2014年,還有多家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與投融資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以期借助資本的力量,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品牌效能。
告別2014,輝煌成就載史冊;擁抱2015,創新發展續新篇。
2015年,中國經濟步入增速趨向潛在水平、物價漲幅趨于適度、經濟結構趨于優化的“新常態”。作為現代農業的典型代表,食用菌產業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投資機會將大量涌現,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新特征。在行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和整合作用下,合作社、中小型企業將更加發揮其靈活性而成為生產主體,圍繞其產生的人才服務、物資服務和機械服務將會從無到有、從點到面逐漸完善,產業的市場競爭也會由數量型、價格戰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
新的一年里,食用菌從業者既要看到產業發展中好的一面,堅定食用菌朝陽產業、高效農業的信心,積極構建品牌體系,建立可追溯的產品質量認證和安全體系,在改革中謀發展、在創新中求轉型;又要認清不利因素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強化憂患意識,從成本控制到收益提升,從上游到下游雙向控制,合理應對科技滯后、利潤下滑等產業發展不利因素,有效避免經營風險,加快實現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進程,在創新發展的主旋律中步入食用菌產業“新常態”。(文/張俊)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