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現代農業的進程中,食用菌產業是有可能最先實現智能化生產,實現工業4.0。因為這幾年,食用菌產業的裝備企業創新技術發展應用推廣速度之快,應用之廣、發揮效率之大超乎想象。現在很多工廠化企業已實現了智能化管理,這對實現現代化科學生產和管理,對產品質量追溯,對減少用工成本將起到積極作用。”5月10日,在山東國際農展中心二層會議廳召開的產業市場流通峰會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理事長李玉春向與會代表就我國食用菌產業市場及生態環境相關問題做了精彩發言。
李玉春理事長從食用菌生態環境和市場環境兩個大的系統系統做了闡述,這其中他講到,生態環境又細分為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三個版塊。
一、自然環境 伴隨工廠化食用菌生產技術的推廣,人工干擾和改變食用菌生態環境的技術愈加成熟,自然環境因素對食用菌生產的影響越來越小。能產生一定影響的,一是生產所用的水質,二是基料質量,三是空氣質量。而這些也都是可控的。相信隨著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推進,自然環境因素對食用菌產業的影響會越來越小。
二、經濟環境 近年來,互聯網在食用菌市場營銷上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信息交流,平衡價格,疏導流通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商務網市場調查,全國已有上千家企業開設電商平臺,還有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產品營銷的企業和種植戶不計其數。隨著互聯網+的推進,將為食用菌產業從生產、技術、管理及加工、倉儲、運輸、經銷以及消費各個層面,提供更大更廣闊的空間。
三、社會文化環境 從食用菌本身講,它是一種營養、美味、安全、健康的產品,有巨大的社會消費需求;同時,食用菌在生產過程中體現了循環經濟,農業廢棄物再利用,變廢為寶是國家倡導的;還有食用菌產業不僅實現農民增收,而且還安置了2000多萬農民就業;另外,強調一點,高速發達的各種交通路徑及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為食用菌產品經銷提供了多渠道、多元化的途徑。
接下來,李玉春理事長又從市場環境這個角度談了對行業的一些看法,他談到,目前隨著我國工廠化企業數量及產能的增加,導致這幾年個別品種市場出現產能過剩、“賣難”,滯銷或者價格下滑等發展瓶頸。因此,他建議企業運用“互聯網+”思維,借助國家“一路一帶”發展戰略,拓展國內外兩個市場,讓企業完成轉型升級。
據悉,由中國食用菌商務網、中國蔬菜流通協會聯合主辦的國際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于5月8日—11日在山東青島召開。共有來自食用菌行業近300家企業參展,注冊參展參會人數達到1500人,泰國、菲律賓、美國、荷蘭、俄羅斯、中國臺灣等8個國家和地區近20人參會交流,展會規模和會議內容都較往屆實現新的突破,必將成為年度食用菌行業最具市場化、專業化的高水準行業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