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房琳)近日,記者從重慶永川區食用菌產業發展專題會上獲悉,永川區將堅持政府引導、科技引領、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發展理念,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步伐。到2025年,培育10家大型龍頭企業、50個食用菌專業合作組織,500戶食用菌家庭農場。全區食用菌種植規模達到袋栽3億袋,地栽5000畝,總產量達到10萬噸,食用菌產品加工比重達到30%以上,總產值20億元,創造3萬農村人口就業機會,力爭建設成為重慶食用菌生產的主要基地。
一是狠抓基地建設,擴大產業規模。對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現有食用菌基地,按照周年生產需要的條件,完善設施、設備,盡快形成量產;新建基地按照工廠化的廠房、設施配套標準建設。到2020年,建成10家規模化、工廠化大型食用菌龍頭企業。因地制宜建立穩定的原料生產、供應基地;引進和培育1-2家食用菌培養料生產企業,推進培養料專業化生產和集中配送。到2020年,力爭全區主要食用菌生產所需培養料基本實現專業化生產。同時,引導企業確立1-2個主導產品,做出特色,形成拳頭,提高市場占有率。
二是建立繁育體系,提升品種質量。建立健全覆蓋全區的食用菌良種繁育和供應體系,優化制種和供應模式,進一步加大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力度,每年引進2至3個食用菌新品種、新株系,開展實驗、篩選、示范推廣,促進全區食用菌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逐步建立食用菌良種繁育生產專業化和供應體系。依托食用菌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采用先進生產技術完善生產基礎設施,擴大種植規模,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形成規模效益。
三是發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引進培育食用菌凍干產品、干片產品、罐頭食品、速凍產品、方便食品、即食食品和調味品等精加工龍頭企業;鼓勵食用菌生產企業完善干制、鹽漬設備,延長產品鏈條;開發食用菌旅游產品,豐富永川旅游產品市場。到2016年,力爭培育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食用菌加工企業1-2家。根據市場需求,依靠科技進步,加大食用菌新產品開發力度。使食用菌產業由生產初級菇類產品向著藥品、保健食品、營養化妝品、生物制品等多元化深加工方向發展。
四是推廣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水平。做好優質菌種選育及評價技術、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工廠化施栽栽培技術等8項技術的開發攻關。扶持市場占有份額大、有實力、信譽佳的龍頭企業,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促進標準化栽培技術的推廣。加強產品質量和安全體系建設,通過食用菌產品質量分級、專用標準、投入品質量標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等標準的制訂和完善。突出抓好食用菌產地環境檢測、投入品質量監管、菌種質量檢驗檢測、生產過程記錄、產品質量追溯及市場準入等關鍵環節,大力發展無公害和綠色食用菌產品,因地制宜發展有機食用菌產品。
五是打造產品品牌,構建市場體系。實施地理標識保護、基地認證、產品認證以及知名品牌創建等多種形式的品牌培育戰略,抓好“永川食用菌”(或永川香珍)地理標識品牌創建,使“永川食用菌”成為重慶食用菌的主要品牌。新認證無公害、綠色產品、有機產品10個。建立食用菌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充分利用永川吉之匯國際農貿物流城和重慶雙福國際農貿城等農產品批發市場資源,開辟食用菌基地直銷點,積極鼓勵和支持建立電子商務平臺。
六是培育經營主體,促進農民增收。引導龍頭企業完善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經營等形式將分散的農戶集中起來,形成“資源互通、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食用菌產業經濟聯合體;引導和鼓勵食用菌種植戶組建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戶擴大經營規模,成立家庭農場,夯實食用菌產業基礎。 到2020年培育“公司+家庭農場”食用菌產業經濟聯合體10個、食用菌專業合作組織50個、食用菌家庭農場500個。
七是落實扶持政策,促進產業發展。 為支持產業發展,區政府將出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主要在土地流轉及適度規模經營、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培養料專業化生產建設、精深加工、品牌創建、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包裝制品生產及廢棄物無害化利用、營銷體系建設、融資貸款等給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