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翅,男,現年50歲,畢業于貴州省氣象學校農業基礎與氣象專業,是市氣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曾參與全省氣象農業產業園區建設,長期參與畢節市農村經濟綜合信息網建設工作,研究食用菌種植技術近30年。今年,他積極響應市委鼓勵農業科技人員領辦創辦山地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項目的號召,到七星關區觀音橋街道辦事處紅堰村領辦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建大棚22個,年產食用菌60萬斤,產值200萬元,固定用工15人,每年計發工資超過50萬元,為紅堰村產業發展和決戰貧困作出了杰出貢獻。
13.2元結下的紅堰情緣
1987年,張翅開始涉獵食用菌種植技術,勤奮好學的他,通過自學和外出參加學習,掌握了扎實的食用菌種植知識。他長期低價提供食用菌菌苗,同時免費為客戶開展耐心細致的技術服務。1991年,紅堰村一位叫邵顯春的村民,購買了價值13.2元菌苗進行家庭種植。這13.2元的菌苗,讓張翅先后5次騎著自行車,在5公里的砂石路上來回奔波,為邵顯春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家人都問他,13塊錢,值得你跑這么多趟嗎?他卻說,這并不是錢的問題,是信譽問題。教會了邵顯春,邵顯春的家庭就有了希望,別人也會跟著學習,更多的家庭也就有了希望。
經過張翅的精心指導,邵顯春的食用菌種植成功了。當年,邵顯春的家庭收入就由原來的不足千元,增加到2100多元,成功地解決了溫飽問題。邵顯春家庭的變化和張翅的服務態度,讓其他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紅堰村向張翅購買菌苗從事食用菌種植的群眾越來越多,村民們開始走上了產業結構調整的致富之路,張翅也和紅堰村結下了不解情緣,先后手把手教會了30多位村民種植食用菌。
58個大棚的迅猛發展
時間來到了2007年。紅堰村的食用菌種植人數越來越多,但都只是普通的家庭作坊,一直不成規模,產量低、市場風險大。在紅堰村“兩委”的動員下,張翅鼓勵妻子吳學敏來到紅堰村,成立了畢節市紅堰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并吸納5戶群眾加入,張翅負責提供技術指導,但因為張翅不能全身心投入,發展一直比較緩慢。
今年,市委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創辦領辦企業政策出臺后,張翅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到合作社,這讓紅堰村的食用菌種植迎來了一個迅猛發展的春天。在張翅的指導下,合作社不斷加強生產管理和市場信息的收集處理,免費為周邊群眾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和市場信息服務,帶動周邊60多戶群眾從事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和群眾都收獲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至今,合作社已建大棚22個,產量從成立之初的每年10萬斤發展到60余萬斤,產值達到200余萬元。在合作社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周邊群眾的種植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其他群眾共建大棚36個,年產量超過100萬斤,產值300萬余元。全村共有食用菌種植大棚58個,年產食用菌160余萬斤,產值超過500萬元,帶動全村群眾發展致富,譜寫了一曲科技能人帶富之歌。
4人低保的完美脫鉤
張翅一向注重帶動貧困戶共同致富。合作社長期固定用工15人,臨時用工20多人,其中涉及16戶貧困戶,現已全部脫貧。聾啞人莫代瓊,丈夫弱智,是典型的貧困戶。合作社成立后,張翅將她聘為固定工人,每年支付其工資超過3萬元,幫助其摘掉了貧困帽子。最近,莫代瓊還將原來的毛坯房改建成了平房,全家人的日子也有了盼頭。因小兒麻痹癥殘疾的村民陳廷榮,妻子駝背,長年靠領4個人的低保過活,家庭一直很貧困。在看到村民種植食用菌走上富裕路后,也開始學習種植食用菌。但因為缺少資金技術,陳廷榮的創業路變得舉步維艱,還曾經因自己搬運玉米核勞累過度,暈倒在地。張翅在聽到這個故事后,被身殘志堅的陳廷榮打動了。他主動上門,賒給陳廷榮菌苗,免費提供技術指導,還借給陳廷榮起步資金。在張翅的幫助下,陳廷榮掌握了食用菌種植技術,現在年收入超過了5萬元,今年還購買了小轎車,甩掉賴以生存的4個人的低保,成功走上小康之路。在說到張翅時,陳廷榮總是很激動,說一輩子都要感謝張翅、感謝黨的好政策。
在紅堰村,像莫代瓊、陳廷榮一樣在張翅帶領下脫貧致富的村民還有很多。
“兩堰齊飛”的美麗夢想
張翅的食用菌種植,在紅堰村取得了成功,占領了畢節城區70%的市場。但是,張翅有一個更大的夢想。他說,我們畢節氣候好、生態環境好,生產的食用菌品質也很好,希望能擴大規模,將產品賣到外省去、賣到全國去。
機會總是垂青有夢想的人。今年,七星關區開展“科技強村帶貧困村”活動,長春堡鎮干堰村在長春堡鎮黨委和觀音橋街道黨工委的牽線下,到紅堰村參觀學習。一邊有引進食用菌種植的需求,一邊有擴大規模的希望,幫扶對子就這樣順利結成。現在,雙方已達成初步意向,合作社在干堰村組織21戶貧困戶用一市五金多套餐貼息貸款入股,到2016年6月,建成大棚40個,年產食用菌120萬斤,帶動干堰村雄嘎苗寨40多戶苗族同胞每年增加收入60萬元。到2018年,建成大棚200個,年產食用菌600萬斤,帶動干堰村200戶群眾每年增加收入300萬元,幫助全村走上小康之路。
每當說到干堰村時,張翅總是說,他在觀音橋紅堰村走出了第一步,有信心在干堰村走好第二步,到明年,“紅堰”和“干堰”“兩堰齊飛”的夢想一定會實現。將來,還要在更多的村,推廣食用菌種植,讓畢節的食用菌走出烏蒙腹地、走向大江南北,帶動更多的群眾在小康之路上高歌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