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任志梅) 縉云縣洪恩果蔬合作社
食用菌基地是2014年在省農科院指導下創辦的,近年來發展迅速,年生產量已從原來的180萬袋增加到去年的近270萬袋,且80%以上實現“北擴”銷售。
蓮都區雙溪鎮雙源村的謝朝陽在江蘇昆山種菇已有10余年。早年從碾木屑到消毒、接種生產全是自己干,干得筋疲力盡不說,效益也不盡人意。三年前,謝朝陽開始嘗試從縉云洪恩果蔬合作社食用菌基地運菌棒去外省。這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卻給謝朝陽帶來了喜人的成效:菌棒生產的成功率提高了,還節省了成本,每年種5萬袋菇,年純收入可達10多萬元。
對于縉云香菇菌棒“集團式”輸出,在上海從事互聯網貿易的尚鋒銘評價說:“縉云生態環境好,菇農利用本地綠水青山,開展‘南菇北移北擴’成效明顯,是很有益的探索。”
“縉云本地香菇近年生產量在500萬袋左右,比過去有所萎縮,但‘南菇北移北擴’發展較快,其效益遠遠彌補了本地的萎縮。”縉云縣農業局菌辦負責人表示,現在縉云正積極探索生產轉型方式,創新打造菇產業的“綠富美”。目前,縉云菌棒生產企業已從1家發展到3家,年生產量可達500萬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