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寶清縣朝陽鄉紅升村青年女農民鞠秀芹,現任朝陽鄉鑫淼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幾年來,她通過自己的拼搏,將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 ,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的群眾走上了富裕路。
創業艱辛,屢屢受挫不退縮
2003年,鞠秀芹利用房前屋后的有限空間種植袋裝黑木耳,開始嘗試種植食用菌,從此開始了創業歷程,她多次往返于東北農業大學、牡丹江市東寧縣取經,攻克了技術難關,逐漸把自己培養成了一個技術能手。多年來,共累計投入資金300余萬元用于建設廠房、引進設備,并于2008年成立了朝陽鄉鑫淼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這一年,食用菌大豐收,正趕上金融危機,農副產品滯銷,產品賣不出去,她心急如焚,一面積極聯系咨詢哈爾濱市、牡丹江市的代理商,尋找銷售伙伴,一面認真學習現代化經營管理知識,開拓視野,規避風險,開創新的營銷途徑,最終找到了銷路,度過了危機。
2014年,鞠秀芹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投資215萬元擴大廠區,就在擴建成型的廠區要見到成果時,一場大火燒毀了她的希望,短短19分鐘就讓她損失80多萬元,面對這沉重的打擊、部分人的冷嘲熱諷、債主的登門催債,她咬緊牙關,決心從頭開始。在鄉黨委書記支持幫助下,從縣電業局賒來變壓器一臺,僅用13天就恢復了生產。
富而思進,不斷創新尋突破
有了一些積蓄后她沒有小富即安,停滯不前,她知道新產品和新技術是企業的生機和活力,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她特別注重創新的作用。
她經過幾年的努力,2007年7月投入30萬元,擴建廠房200平方米,自建大棚900平方米,引進了高壓節能滅菌鍋、兩臺裝袋機和四臺高效離子風接種機等設備,年生產菌袋50萬袋,她沒有局限于種植黑木耳的老路,創新實驗生產了猴頭菇、榆黃蘑,當時她只有29歲。2012年注冊了“宴菌堂”商標,開始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2013年她再一次來到東寧縣學習,取經歸來后,引進了寶清縣第一家棚室吊袋栽培技術,種植5萬多袋,實現凈收入9萬多元,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2014年她來到東北農業大學尋求新的技術,開始試驗生產富硒木耳、富鉻木耳,大大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近年來,鑫淼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陸續投入資金200多萬元,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引進新品種,增添了日產3萬袋蒸倉2個、氣動裝袋機和窩口機各5臺、接種生產線1套、拌料機3臺、一噸鍋爐1個、菌室大棚4棟1500平方米、配備生產運輸車輛5臺,年產菌袋400萬袋。不斷創新、不斷前行的過程正是合作社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目前,該合作社已經發展成為寶清縣乃至雙鴨山市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
不求回報,帶動鄉鄰共致富
鞠秀芹雖然富裕了,但她身邊的鄉親們還沒有富起來,她覺得自己有責任帶領大家共同富裕起來,這樣才能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經營小作坊,解決的是自身致富問題,組建合作社,是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2008年,她帶頭組建了鑫淼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探索集約化經營新路,采取分散管理、統一采購生產原料、統一制菌、統一定價銷售的模式,這種方式即可節約耕地資源和水資源,又可解決菌農的后顧之憂。目前,合作社成員已發展到118人,成員中有很多人都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合作社帶動寶清縣朝陽鄉、七星泡鎮、八五二農場、五九七農場、七臺河市、集賢縣等地30多個村屯農民搞起了食用菌種植,還解決了農村富裕勞動力150多人,產品遠銷至臺灣、湖北、湖南、浙江、山東、大連等地。2016年合作社生產菌袋400萬包,花臉菇種植面積達22000平方米,銷售額達1200萬元,年創利潤400余萬元,菌農戶均增收8.5萬元。
一分耕耘一份收獲,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鞠秀芹創辦的鑫淼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寶清縣食用菌種植示范基地。2017年4月,她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授予黑龍江省第十二屆勞動模范榮譽稱號。鞠秀芹通過自己的不懈奮斗譜寫了一曲農村青年自強不息、改變命運的壯歌。
黑龍江省寶清縣夾信子鎮政府 、《農村報》
特約記者馬吉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