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明旭影)“這幾天是集中采草菇的時間,必須抓緊時間。”近日,在重慶黔江區金溪鎮岔河村草菇基地,劉中繼一邊指導村民采收草菇,一邊介紹起他種草菇的緣由。
電視送來金點子
今年36歲的劉中繼,中學畢業后曾在黔江一家企業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從企業辭職后,先后到過廣東、貴州、浙江、湖南等地,四處輾轉,在外打拼6年,發展卻不盡人意。
在外期間,劉中繼在網上經常瀏覽家鄉的信息,得知近幾年來,黔江發展變化很大,于是他決定回鄉創業,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2014年3月,劉中繼從廣東回到了家鄉黔江金溪鎮。
2014年5月的一天,他在央視《農廣天地》看到“牛糞種植雙孢菇”的報道后,立即看到了菌類的種植前景。于是,他前往四川綿陽學習栽植技術,掌握了種植菌類的全套技術。
由于缺乏資金,學習歸來后的劉中繼,與一種菌老板合作,繼續在實踐中學習。
2016年9月,他回到了金溪鎮岔河村開始單干,決定利用當地的好生態和稻田廢棄的稻草、谷殼等物,種出無污染的菌類產品。
首次種植獲收益
2016年12月,劉中繼在岔河村種下了5畝草菇,今年4月到了采收季節。
“這里海拔600多米,很適合草菇生長,按平均畝產2000斤計算,批發價8元一斤,一畝純收入1萬多元,5畝的收入就是6萬多元。”劉中繼說。
劉中繼告訴筆者,他種植草菇,主要利用稻草和谷殼,都是純天然的。“很多村民搭谷子后,我按每斤2角收稻草來發展草菇,對大家都有利。”劉中繼說,谷殼也是種草菇的好材料,利用這些廢料發展草菇,沒有任何污染,市場前景好。
在劉中繼的草菇種植基地,筆者看到,忙碌的采收過程中,村民們不時來到田邊,你稱一包,他買一袋。“我昨天來買了兩斤,一家人沒吃夠,今天又來買點。”村民田景力說,劉中繼種的草菇香嫩脆,味道鮮美,今年他也想學學種植。
帶領大家增效益
為了擴大種植規模,今年,劉中繼又流轉了村民50畝土地。“我計劃兩年內達到100畝,年總收入將實現100萬元。”劉中繼說,他不但自己要大量發展,還要帶領更多的村民發展草菇。
岔河村村民田茂喬和鄧明書已經跑來他的種植基地了解情況,向他學習技術,準備今冬也開始種植草菇。
草菇是頭年12月種植,次年4月采收。“草菇收完后,還可以嘗試種種西瓜,時間上互不影響,還能增收。”劉中繼說,他要利用岔河村優美的生態環境,種出更多的生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