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這些食用菌大棚能建起來,確實不容易。但看到這些日子冷庫見天兒來收香菇,村民得了實惠,之前的工作就值了。”望著眼前一排排的食用菌大棚,莊河市塔嶺鎮棒棰溝村黨總支書記王秀英說道。目前,棒棰溝村的食用菌大棚有92個,是塔嶺鎮的扶貧開發項目。項目從2016年的7月23日開始申報建設,到2017年5月初部分達產,讓受益的村民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塔嶺鎮棒棰溝村位于塔嶺鎮的北部,由原棒棰溝村和小寺委合并而成,總面積28614畝。區域內屬于山地丘陵區,大部分是旱坡地和沙留地,土壤肥力低、水資源缺乏,同時,作為水源地村,區域內限制工業項目發展,多年來沒有新上工業項目,農民的生產生活較差。面對這種情況,根據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按照大連市和莊河市扶貧開發工作的進度安排,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經過多番考察,2016年7月23日,棒棰溝村申報建設食用菌大棚。
“為了摸清底數,明確扶持對象,我們采取入戶調查方式。對低收入戶進一步的了解情況,分析致貧原因,區別不同類型,精準制定扶貧措施。針對影響增收的原因,我村在廣泛征求群眾發展意愿的基礎上,制定了低收入戶增收項目和分年計劃,并落實到戶。”王秀英說。雖然這樣的工作繁瑣又辛苦,但在王秀英看來,工作的難點還是在改變當地村民傳統種植觀念上。“香菇是食用菌大棚項目的主要種植菌類,但在此之前當地沒人種香菇,想要說服村民種香菇確實遇到了困難。”為此,棒棰溝村村委會組織當地的村民分別到莊河的青堆鎮和鞍山岫巖參觀當地的香菇大戶,聘請農業技術專家講解香菇的種植技術,介紹市場前景。
同時,在村委會的努力下,帶動百姓參與種植50戶,項目總投資467.25萬元。其中農戶自投資金267.25萬元,上級扶貧補助資金200萬元。2016年10月份項目開始施工建設,2016年12月底完成菌棒生產,今年3月完成棚架等配套設施建設,4月完成菌棒進棚,2017年5月初部分達產。
按照政策,符合扶貧標準種植香菇的農戶一個大棚政府給補貼6000元,一棒香菇還給補一塊錢。肖云斗享受了這個政策,建了兩個香菇大棚,“政府幫著建棚,還給上了電,打了井,修了路,找了技術員教我們種。”肖云斗說。5月5日,他的頭茬香菇賣給了一家冷庫。“這頭茬香菇大概一棒能賣一塊左右,但這一棒一年能生五茬兒,到了年底,沒啥意外的話,我算了一下,加上政府補的錢,再刨除成本,一棒能凈賺兩到三塊,這樣就能剩下三五萬。而且,這香菇好料理、省時省事,我還能再種些玉米大豆。等轉過年,把蓋大棚的成本賺回來,日子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