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是集中采收草菇的時間,必須抓緊時間采,好多人都要貨呢!”4月9日,在重慶黔江區金溪鎮岔河村2組草菇基地,村民劉中繼一邊指導采收草菇,一邊向記者介紹他種草菇的緣由。在外打拼6年的他,雖然走南闖北見了不少世面,除了開支卻沒有多少積蓄,最終決定回鄉創業。
電視送來金點子
今年36歲的劉中繼,中學畢業后曾在黔江一家企業工作,每月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重新找到起跑點,他從企業辭職后,先后到過廣東、貴州、浙江、湖南等地,幾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四處輾轉,在外打拼6年,收入卻不盡人意。
在外期間,劉中繼在網上經常瀏覽家鄉的信息。他從中得知,近幾年來,黔江發展變化很大,特別是生態保護好,于是他決定回鄉創業,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2014年3月,劉中繼從廣東回到了家鄉金溪鎮。
2014年5月12日晚,他在央視《農廣天地》看到“牛糞種植雙孢菇”的報道后,就立即意識到了菌類的種植前景。于是,他前往四川綿陽去學習栽培技術,經過專業學習后,劉中繼掌握了種植菌類的全套技術。
由于缺乏資金,學習歸來后的劉中繼,只好與一種菌老板合作,開始了他的種菌職業。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合作,雖然有了一點收入,但總覺得不是滋味。2016年9月,他回到了金溪岔河村,決定利用當地良好的生態資源和廢棄的稻草、谷殼等物,種出無污染、純生態的菌類產品。
首次種植獲收益
2016年12月,劉中繼在岔河村種下了5畝草菇,經過3個多月的生長,今年4月就到了采收季節。“這里海拔600多米,很適合草菇生長,按平均畝產2千斤計算,批發價8元一斤,一畝純收入1萬多元,5畝的收入就是6萬多元。”劉中繼說。
劉中繼告訴記者,他種植的草菇,除了菌種外,就是稻草和谷殼,都是純天然的。“很多村民搭谷子后,就把稻草燒掉了,我按每斤2角收來發展草菇,對大家都有利。”劉中繼說,村民們的谷殼也是種草菇的好材料,利用這些廢料發展草菇,沒有任何污染,市場前景好。
在劉中繼的草菇種植基地,記者看到,在忙碌的采收過程中,村民們不時來到田邊,你稱一包,我買一袋。“我昨天來買了兩斤,一家人還沒吃夠,今天又來買點。”村民田景力說,劉中繼種的草菇,吃起感覺就是香嫩脆,味道鮮美,今年他也要發展。
擴大規模當老板
為了擴大種植規模,今年,劉中繼又流轉了村民50畝土地,前段時間一直在整地。“我計劃今年種植50畝草菇,兩年內達到100畝,年總收入將實現100萬元。”劉中繼說,他不但自己要大量發展,還要帶領更多的村民發展草菇。
草菇是頭一年的12月種植,次年4月采收。劉中繼今年流轉的50畝土地拿來做啥?“今年的5畝草菇收完后,我準備種50畝生態西瓜,只用牛糞,不用任何化學肥料。”劉中繼說,他要利用岔河優美的生態環境,打造出適應市場的生態產品。
看到劉中繼的草菇種植第一年就成功了,岔河3組村民田茂喬和岔河2組村民鄧明書特意到他的種植基地了解情況,向他學習草菇種植技術,準備今冬也來發展。“草菇又名蘭花菇、苞腳菇,營養豐厚,味道鮮美,含18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就占40.47-44.47%。”劉中繼說,他看準了這一產業,他就要大膽走下去。(華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