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湯原縣波巴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門口貨車不斷,前來購買菌棒的農民絡繹不絕,一袋袋打包好的菌棒連著農民增收的期望。
一個月后,菌農棚室里的掛袋木耳早已朵朵“盛開”。菌農們正忙著將一袋袋木耳倒出來晾曬,躺在陽光里的“黑牡丹”正在等待“蛻變”。
同樣栽培木耳,不把重點放在數量上,而是立足食用菌生產項目創新尋變。這不僅是企業發展之道,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要求。
2014年“波巴布”來了。一個集富硒食用菌生產、研發和菌種生產、銷售、產品深加工于一體的智能型工廠化現代農業企業深扎黑土地。
企業總投資1.81億元,分為兩期建設。一期僅用半年時間建成2萬平方米生產廠房,年底便竣工投產,實現了當年設計、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波巴布”速度。
與原來小作坊生產相比,木耳從菌種培育到工廠化管理,一些固化在農民觀念中的生產方式正在被“波巴布”打破。科技投放在木耳上散發出的“魔力”讓種了幾十年木耳的農民心服口服。
項目落地以來,與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設立研企合作食用菌科研基地,與佳木斯大學校企合作建立了博士生導師工作站,共同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共建聯合實驗室、中試基地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共同培養科技人才。
去年,企業成功改制慶安縣菌包廠,投資5000萬元創建波巴布慶安菌包分廠;同年10月鶴立總廠完成增產擴建工程,投入6800萬元,新建養菌車間6000平方米,增加一套生產線,裝備了先進的實驗室;2016年實現菌包日產10萬袋生產能力,實現銷售產值達到4600萬元。在綏化市拜泉縣投資1.2億建設拜泉食用菌基地,建設大棚400棟,明年可組織800萬袋木耳和1200萬袋蘑菇的生產……波巴布正一步步拉長木耳產業鏈條,拓展發展版圖。
從實驗室到生產車間再到產品展示區,記者看到了固體菌種到液體菌種,菌棒培養到裝袋運輸的全過程,各個步驟高標準環環緊扣,全程工廠化,效率更高。在產品展示區,記者看到了木耳“變身”后的終極模樣。木耳飲料、木耳脆片、木耳醋……科技作為延伸產業鏈條的關鍵要素,企業正在挖掘木耳產品的深加工的潛力,提高木耳附加值,把產品與市場牢牢鎖在一起。近期,企業與教科院所設立研究課題,推行科技轉化,對富硒木耳和木耳其他品類深加工開發。
市場“熱”反應昭示著未來。瞄準市場,企業打造富硒木耳產品的高中低檔產品,在哈爾濱成立波巴布北方銷售總部,在佛山成立了波巴布公司南方銷售總部。在全國幾十個城市建立了銷售網點,并在全國各大有影響的食用菌批發市場培育銷售隊伍。在佛山,富硒木耳產品每公斤均價達到140元,創下了兩個月銷售額140萬元的記錄。并在珠三角、粵港澳臺依托商會協會平臺資源,拓寬銷售渠道。
因地制宜、龍頭帶動、政策扶持……一系列措施讓湯原縣一部分貧困戶走上了產業脫貧的致富路。
“波巴布”以科技+基地+農戶+銷售的集約化運營模式,建成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鶴立富硒食用菌生產基地,完善集微噴、電子傳感器控制的智能化掛袋富硒生產大棚1200棟,投放掛袋木耳500萬袋、秋耳300萬袋,猴頭、靈芝等菌種100萬袋,露地擺栽富硒木耳200萬袋。可產富硒食用菌干品55萬公斤,凈效益3630萬元。
就業帶動扶貧。企業152名固定員工中90%來自本地勞動力,夏季大棚基地用工旺盛季時需近500人都是鶴立鎮周邊村民及貧困勞動力。同時,企業用補貼的方式扶持農戶栽培木耳。同時,保證在市場價格波動時回收農戶的木耳。企業對41戶貧困戶進行幫扶。去年給貧困戶分紅7萬多元,并優先安排到廠就業,優先提供生產條件,優先減免各項費用。從年收入千余元到年收入過萬,實實在在的變化都“裝”在了農民滿滿的收獲里。
據制菌車間負責人婁延申介紹,由于企業菌包產品質量好,售后生產技術指導服務到位,農戶栽培生產食用菌的積極性也隨之高漲。2016年,菌棒訂單達到2050萬袋。為了滿足農戶的生產需求,企業又投資5000萬元,增加設備和廠房車間,擴大生產規模,達到日產10萬袋生產能力。2050萬袋菌包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讓農民的腰包更鼓了。(佳木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