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李光輝)今年5月份以來,食用菌試點栽培項目剛剛落戶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沫陽鎮麻懷村時,七八戶農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將2660棒
食用菌菌棒分別搬到家中進行室內栽培。他們沒有想到,不到一個月,這批試驗栽培的食用菌以自己難以想象的速度“野蠻生長”。
在翁井組的蔬菜基地旁的丘陵地帶,一株株桃樹下,1100棒赤靈芝和700棒雪菌破土而出,長勢異常喜人。“靈芝的質量與品質依靠生長期、環境、溫度、濕度、品種等多種因素來完成,因此我們放棄了室內栽培,進行仿生態栽培嘗試,下一步我們想利用好麻懷村的林地資源,把靈芝種到山林里去,進行‘仿野生栽培’。”縣農工局常務副局長楊榮說。
“我們采取了‘公司+合作社+農合’的方式,栽培平菇、白靈菇、
猴頭菇。利用羅甸特色名貴中藥材艾納香提取艾粉后的殘渣與雜木屑、玉米芯等按照配方比例做成菌棒,接入菌種后生產食用菌。”據介紹,第一期為仿生態種植,打算種植食用菌3萬棒,1茬種植需要3-4個月,每年可以種2茬,每棒產值5元,按照投產比1:2計,年產值可達30萬元,年純收入為15萬元,按帶動15個貧困人口就業計算,可實現人均增收1萬元的目標。
如果麻懷村四周的山林里都種上‘仿野生’的食用菌和赤靈芝,增收效果還將增加幾倍甚至十幾倍。將更加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