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是我國的新興戰略產業,歷經4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菜、糧、果、油之后的第五大種植業。我國是世界食用菌人工栽培歷史最為悠久、栽培種類最多的國家,目前栽培有60-70種,大宗和常見種類20-30種。食用菌生產遍及大江南北,城市鄉村,千姿百態的食用菌作為健康食品,成為大眾餐桌的美味佳肴,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好途徑。
食用菌雖然是重要的種植業組成部分,大部分作為蔬菜食用,但是,生產工藝技術與蔬菜完全不同。各類綠色作物都是以光合作用建造自身,生產出人類需要的食物。而食用菌則完全不同,是以基質為營養源,完全依賴自身的酶系統分解吸收基質中的木質纖維素等,建造自身,最終形成子實體(菇、耳)?;|相當于綠色作物的土壤,是食用菌營養的全部來源。
各類作物秸稈都是食用菌生產的營養源,作為原料,經科學配方,成為食用菌栽培基質。我國年產各類農作物秸稈皮殼7億噸,食用菌正是秸稈經濟利用高效轉化的一類生物。食用菌生產是一類高新技術產業,可以利用山地、坡地、沙地、荒地、鹽堿地等非耕地立體高效生產,投資少見效快的園藝設施生產,每年至少可以生產兩季,每畝大棚可以消耗秸稈20-30噸,產菇15-35噸,相當于0.6-1.4噸牛肉,蛋白質生產效率相當于肉牛的4.8-11.2倍。食用菌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高維生素和礦物質、高膳食纖維和諸多保健活性物質的營養特點,生產全過程采用無菌操作、潔凈生產、環境可控的生產特點,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成為大眾健康的首選食品,成為我國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類秸稈經過食用菌的分解,在生產出可觀的美味營養健康的優質食物——菇、耳之后,還可以加工成優質動物飼料、無土栽培基質、有機肥等,一系列循環利用之后,最后還田成為植物的營養,如此無限循環,在人類社會發展與環境生態的平衡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以秸稈為主要基質原料的平菇、金針菇、雙孢蘑菇、草菇等食用菌年產2000萬噸左右,消耗秸稈2400-2600萬噸,僅利用現有作物秸稈資源的3.4-3.7%。受生產習慣的影響,大宗產品的黑木耳、香菇等傳統栽培種類,目前仍以木屑為主要原料生產。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林業資源亟需保護。隨著食用菌產業的持續擴張,木屑資源日漸緊俏。針對這一問題,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伊始,就緊緊抓住了以秸稈利用為主的食用菌新型基質產業化技術的研究和試驗示范。先后開展了玉米芯、玉米秸、稻草、大豆秸、棉柴、菌渣等栽培食用菌,特別是栽培黑木耳、平菇、金針菇等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形成了系列產業化技術。目前,玉米芯、玉米秸、稻草、大豆秸、棉柴、菌渣等可替代傳統用的棉籽殼、木屑等主料30-70%,分別在平菇、黑木耳、杏鮑菇和白靈菇生產上應用,平均節本增效7%以上。另一方面,以秸稈為主料的菌渣,更利于畜禽消化吸收,受到飼料工業的青睞,完全可以二次利用生產飼料,在節約養殖成本提高效益的同時,過腹還田,肥效更高。目前,秸稈替代木屑和棉籽殼生產食用菌技術已在黑龍江、吉林、河北、河南等地大面積推廣。
我國是最早利用作物秸稈栽培木腐類食用菌的國家。上世紀70年代,劉純業先生發明了棉籽殼種平菇,為多種食用菌生產打開了秸稈利用的大門。此后,玉米芯、大豆秸、甘蔗渣、稻草等規?;瘧糜谄焦健⒔疳樄健⑿吁U菇等生產。近年又開發了棉柴、菌渣、桑枝、果樹枝條、麻骨等的食用菌栽培成套技術,拓展了食用菌生產的原料資源。產業實踐證明,利用秸稈生產食用菌,經濟、安全、高效、綠色、環保、可循環,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生態健康產業。食用菌把人類不能直接作為食物食用的秸稈轉化為了美味營養健康的食物,讓我們用心去呵護、去培育、去享用,讓食用菌造福于人類、造福于環境、造福于健康。(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