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姬丹丹)近年來,陜西省隴西縣按照“市場主導、企業(合作社)帶動、部門服務、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原則,依托龍頭企業,以貧困村、貧困戶為主戰場,建立食用菌生產基地,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有效提高了貧困戶自我“造血”功能,拓寬了農民的增收致富路。
走進菜子鎮牟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衡發榮正忙著采摘剛成熟的香菇,盡管已經到了中午時分,但他顧不上休息,趕著將品質最好的香菇采摘下來,賣上一個好價錢。2015年初,他從交通不便的山上搬到了山下的新農村,居住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并種起了香菇,有了產業、增加了收入。據了解,為實現搬遷戶穩得住、有產業、能致富的目標,菜子鎮引進了一家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在當地建起了58座食用菌種植大棚,無償承包給建檔立卡貧困戶經營管理,并統一進行回收加工,形成了生產、采收、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工廠化產業鏈條,帶動老百姓零風險發展食用菌產業。截至目前,該縣已在11個鄉鎮建成食用菌生產基地13處,建成標準化香菇種植大棚334座,裝入菌棒206.3萬棒,帶動近1000戶農民發展食用菌產業。2016年生產香菇300余噸,實現產值3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