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互保名單中,“扎蘭屯黑木耳”榜上有名。在扎蘭屯,人們把黑木耳叫做“黑牡丹”,因為這里生產的木耳肉質肥厚,口感爽脆。以前當地農民種過黑木耳,但有的擔心市場風險,有的不懂技術,一直沒形成氣候。達斡爾民族鄉諾彥拖布村農民王哲說,十幾年前自己曾嘗試帶領農民發展規模種植,但農民積極性不高。雖然黑木耳品質好,但這些“黑牡丹”只能在屯里“孤芳自賞”。
據了解,為了培育優質產業,扎蘭屯市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加大扶持力度,投入專項資金2000多萬元。“黑木耳栽培戶每袋補貼0.2元,菌廠補貼5萬—50萬元,吊袋大棚每平方米補貼30元,這激發了農民熱情。”市黑木耳辦公室主任李劍說。針對農民“不會種”問題,扎蘭屯加強技術指導,推廣適合當地的優良菌種,對種植關鍵環節培訓,組織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4年共舉辦各種培訓班107場次,培訓6900人次,使菌農的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黑木耳栽培量達到1350萬袋,菌農發展到216戶;菌廠發展到80個,產業帶動2900余人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