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孫悅)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素有養豬的傳統。近年來,由于糧食產量低,人多地少,養豬飼料要靠外來供應,價格高,嚴重阻礙了養豬業的發展。針對施甸縣氣候條件好、環境清潔、資源豐富、能夠實現周年出菇等優勢,縣里主動與上海大山合集團合作,成立了云南大山合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公司+標準化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食用菌生產基地,項目采取企業化運作、工廠化生產、集約化加工,循環利用由公司統一收購農林廢棄物原料,在工廠生產加工出菌棒供給農戶出菇,出菇后的廢菌棒再回收到公司轉化成飼料,替代糧食飼料喂豬。指導農戶用畜禽糞便生產沼氣,減少了木材使用量,節約的木材用于食用菌生產,沼渣返田減少農藥施用量,推廣有機種植等等。
項目實施后形成了從原料到變肥料返田的零污染排放,整個循環過程做到原料的7級循環利用,可謂一舉多得。用廢菌棒飼料喂豬,每頭豬可節約糧食150多元,降低了成本,帶動了養豬業的發展;2007年生產香菇菌棒600萬棒,收購枝條和邊皮廢料7500噸,帶動農村1500人就業,實現農業產值2227萬元,農戶純收入14000元,企業實現利潤110萬元。農戶對比傳統經濟作物種植,每畝效益是甘蔗的20倍,桑業、煙業、茶業的10倍;對林農業廢棄物實現了綜合利用。
據了解,通過建立以真菌、霉菌、乳酸菌、芽孢桿菌、酵母菌、光合菌等多種微生物菌為主的菌種資源利用體系,使廢菌棒轉化飼料替代糧食技術的應用變得更加科學合理,不僅促進了養殖業的發展,提高了養殖收入,也使食用菌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僅今年上半年,種菇區新增養豬戶300余戶,存欄量1.2萬頭,新建沼氣池300多口,產業發展后勁充分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