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有殘疾的貧困戶,到食用菌合作社的負責人。完成這一轉變,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紅石鎮長江村村民張德平表示,自己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改變了原狀。
半年前,張德平是村里精準扶貧對象。其時,在村委會李文友主任的帶領下,他前往撫順市一家食用菌基地考察,回來后承包了20畝地,辦起了食用菌合作社,帶著村民種起了木耳。
貧困戶搞木耳種植,首先是要面對如何籌措啟動資金的問題。張德平說,這是政府提供的扶貧資金,幫他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資金有了,張德平從撫順市拉回來15萬袋菌種,邊干邊摸索經驗,解決了一個個如保溫、灌溉的難題。到了秋木耳上市的季節,張德平的食用菌合作社終于迎來了第一個春天。
木耳既然收獲了,那該跑銷路了,對于深處大山溝子里的農民來說,這可不是件值得喜悅的事。然而張德平卻沒為這事發愁,原來長江村的幫扶單位市教育局帶給他一個好消息。
11月5日上午,記者在村里見到正在給木耳稱重打包裝的張德平,他表示,現在長江村的秋木耳已經走進了不少學校的食堂,還有挺多老師發動親戚朋友幫張德平賣木耳。我們的木耳如果靠品質說話,最遠已經賣到歐洲去了!說到這里,他黑瘦的臉上略過一絲笑意。
張德平又表示,今年的三茬兒秋木耳到現在收了7000多公斤,入冬后要上四個塑料大棚,還要建個菌種廠,培育二級菌種,生產木耳袋。從他興奮的言語中,記者好像看到了這位昔日的貧困戶,足下的致富路正越走越平穩,而在這條致富路上大步向前奔走的,并不只有張德平一家,還有跟他一起在合作社種木耳的村民們。
長江村駐村第一書記方亮告訴記者,食用菌合作社最多時吸納了40多位村民前來打工,這其中不少都是村里的貧困戶。村民孫戈琴就是在食用菌合作社打工的貧困戶之一,記者碰見她時她正在地里撿木耳,她說以前一家六口人的生計全靠丈夫放蠶和打零工維持,現在她到食用菌合作社干活兒,一個月有了2000多元的收入,家里生活氣氛一下就放松了,孩子讀書也不用厚著臉借錢了。
“等我們村兒發展起來,肯定比城里不差!”孫戈琴笑著說,這幾年村里的變化特別大,大家的生活得到明顯改善,她覺著這樣的日子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