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峽山區太保莊街道昌峽路與峽寧街交叉口南五百米處,能夠看到多個黑木耳種植大棚,這里就是已經建成投產的黑木耳種植示范園項目。該項目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示范基地+黨支部+社員(貧困戶)”的模式,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這一特色產業,探索出了一條發展黑木耳產業的精準扶貧之路。
小小黑木耳如何鋪出致富路?黑木耳示范園區建設方、峽山區菌類種植龍頭企業康凈園生物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單既敏給出了一組驚人的數字:示范園建成后,每年每畝大棚可實現利潤7.5—30萬元,每畝露天生產可實現利潤1.5—6萬元以上!
據單既敏介紹,黑木耳做為傳統保健食品,不僅附加值高,而且生長周期短,拿建設的示范園舉例,一期占地50畝,建設示范大棚20個(半畝/個)、露天生產示范用地10畝,管理用房一棟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每個大棚(半畝)單次可掛黑木耳菌包2.5萬袋,露天生產每畝可擺放1-1.2萬袋,一年可生產三季、每季可采摘三茬,每袋純利潤0.5-2元。
“黑木耳小鎮實行公司技術指導、合作開發、群眾生產、保護價回收的方式進行,農戶種植黑木耳在技術上和銷售上將得到保障。”太保莊街道農服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農戶種植黑木耳將由康凈園公司提供全程技術指導,目前,從東北地區聘請的兩位技術專家也已經到位。
有了康凈園公司提供的技術指導,村民們放心了,而順暢的銷售渠道更讓村民們放心。康凈園公司將菌包免費提供給農民種植,通過菌包種植,黑木耳全部生產周期在2個月左右,每畝收入將達到1萬元,每年可種植兩到三季。保守估計,每畝地收入能增收2萬元以上。收獲后的黑木耳再由公司以保底價收購,免除了農民的后顧之憂。
目前,峽山區太保莊街道將打造形成集菌包培養、種植、銷售為一體的黑木耳產業鏈,建成“黑木耳小鎮”,從而實現街道脫貧致富。而峽山區的“黑木耳文章”還遠不止此,據峽山區農林水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黑木耳小鎮”的模式成熟后還將在全區推廣開來,“基地建成后,將充分發揮示范效應,突出對群眾的教育培訓,引領廣大群眾參與黑木耳種植產業,帶動全區黑木耳生產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讓黑木耳種植成為全區一項富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