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江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在“基地建設、組織保障、產品提質、品牌打造”四個環節出實招、出硬招、出高招、出新招,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助農增收脫貧。
基地建設出實招。一是建設規模化生產基地。分別布局到重點鄉(鎮)、村,在基地配備相關生產加工設備及配套水、電、路、棚室等設施,建設食用菌容量冷庫、制棒廠、加工廠和集實驗種植、科研、觀光、體驗為一體的現代化食用菌產業園。二是建設撫育栽培基地。做好野生食用菌和毒菌資源鑒定工作,評價篩選出有利用開發價值的野生食用菌品種,并加快野生珍稀食用菌馴化選育技術體系建設,選擇典型區域封山育菌,集成珍稀食用菌林下仿野生栽培技術,建立珍稀食用菌林下仿野生栽培基地。三是建設菌材供應基地。在低海拔富熱量河谷地區的鄉鎮,結合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等重點工程和低產低效林改造,發展菌材林與菌草打造菌材基地。
組織保障出硬招。一是給予政策扶持。通過扶貧資金“互助金”合作社、小額貸款、政府貸款貼息等方式,對食用菌基地建設、園區建設和加工企業予以支持,并整合、捆綁各項涉農資金對龍頭企業建設菌棚、加工設施等方面給予支持。二是統籌部門力量。縣委、縣政府成立食用菌產業領導小組,統籌食用菌的產業化發展,將發展食用菌產業納入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日程,各部門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整合使用”的原則,統籌項目資金扶持食用菌產業。三是拓寬宣傳力度。廣泛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加大宣傳力度,并充分利用受聘專家在指導生產或上級領導到該縣指導工作期間,宣傳食用菌產品,發揮名人效應、領導效應。同時,積極利用各種洽談會、交易會宣傳食用菌的營養價值、醫療保健作用。
產品提質出高招。一是標準化提質。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要求,從制定發展規劃、健全標準體系、控制生產過程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廣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同時,加大食用菌生產的環境評價力度,加快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步,切實抓好源頭和生產過程控制,加快實現標準化生產。二是科學化提質。在生產過程中,從產前到產后各環節建立記錄檔案,采取產品檢測、分等定級等措施嚴格產后質量控制。并充分利用技術服務網絡,調動廣大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在食用菌生產期間進行指導,以保證食用菌的產量及質量。三是制度化提質。依托貴州食品安全云,建立健全產地準出、上市檢測制度,在縣級建設食用菌質量安全檢測站和鄉鎮建設快速檢測站,加強生產投入品和產品質量監管。
品牌打造出新招。一是支持品牌認證。制定與品牌建設相配套的食用菌生產規程、產品質量標準,建立品牌質量控制標準并推行應用。支持企業開展“三品一標”產品質量認證,對獲得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給予 1萬-5萬元獎勵,對通過 GAP 認證的產品一次性給予 20 萬元補貼。二是鼓勵品牌推廣。大力進行品牌營銷和推廣,開展創意設計與品牌策劃,對獲得貴州省名牌產品稱號的給予 10 萬元獎勵,對認定為國家馳名商標的給予 50 萬元獎勵。通過系列舉措的實施,力爭在3年內發展食用菌種植1.2萬畝,實現產量6.45萬噸,產值4.385億元,累計帶動12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7萬人)實現人均增收3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