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農業部等8部門《關于印發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建設方案的通知》(農計發〔2016〕88號)和《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評估確定工作的通知》(農辦計〔2017〕26號)要求,在各地積極申報的基礎上,經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組織遴選,產生了第一批40個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以下簡稱“試驗示范區”,見附件)。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加快推進試驗示范區創建,第一批試驗示范區將同時作為農業綠色發展的試點先行區,通過先行先試,創新機制,創造經驗,帶動面上綠色發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以優化空間布局、節約利用資源、保護產地環境、提升生態服務功能為重點,把綠色發展貫穿于農業發展全過程,著力創新農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全面深化改革、激勵約束和政府監管,構建農業綠色發展政策體系,形成一批適宜不同類型特點的農業綠色發展模式,為全面推動形成農業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樣板。
二、試點目標
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因地制宜總結一批農業綠色發展模式和技術集成,提煉推廣一批農業綠色發展制度,努力形成農業綠色生產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
在產業制度上,努力形成農業資源環境管控制度,建立農業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綠色循環低碳的生產制度,不符合綠色發展的產業、破壞耕地和草原等資源環境的行為得到嚴格禁止。
在生產方式上,基本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格局,耕地利用強度和方式合理,水資源使用高效節約,化肥農藥、飼料添加劑、獸用抗菌藥物等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秸稈、農膜、畜禽糞污等廢棄物全部資源化利用,農田生態、草原生態、水生生態良好,鄉村美麗宜居。
在生活方式上,宣傳、普及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光盤行動”、綠色家庭和綠色學校等行動持續開展。
三、試點任務
(一)主要內容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生態類型和農業發展基礎條件,圍繞以下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1.優化農業主體功能與空間布局。立足水土資源匹配性,將農業發展區域細化為優化發展、適度發展、保護發展區域,因地制宜實行不同的政策措施。明確區域生產功能,按照全國總體安排,合理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以縣為單位,建立農業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發展的產業目錄。建立農業綠色循環低碳生產制度,明確種植業、養殖業發展方向和開發強度,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2.保護與節約利用農業資源。建立耕地輪作休耕制度,降低耕地利用強度,提升耕地質量。建立節約高效的農業用水制度,嚴控地下水利用,推廣農藝節水和工程節水措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積極有序發展雨養農業。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開展瀕危物種專項救護,完善外來物種防控機制。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降低捕撈強度。
3.保護與治理產地環境。防止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業轉移。開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治理修復。科學減量使用農業投入品,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規范限量使用飼料添加劑,減量使用獸用抗菌藥物。完善秸稈和畜禽糞污等資源化利用制度,完善廢舊地膜和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制度,推進養殖尾水治理,打贏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
4.養護修復農業生態系統。優化鄉村種植、養殖、居住等功能布局,推行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打造環境優美的田園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草原、水生生態、林業和濕地生態系統。
5.推行綠色生活方式。實施農業綠色發展全民行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發展休閑農業,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從教育、宣傳、文化等方面普及綠色生活理念,推行綠色生活方式,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工作重點
1.科技研發創新。開展農業綠色發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突破綠色藥肥、植保等技術瓶頸,強化耕地保育、地力提升、節水灌溉技術裝備、高效種植模式等技術供給,攻克農膜殘留回收、秸稈和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等技術難題,并推進針對典型區域的技術體系集成和示范推廣。
2.生產方式創新。圍繞農業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保護產地環境,開展農業突出問題治理,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良好。
3.經營方式創新。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著力構建新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鼓勵率先開展綠色生產。把節約利用農業資源、保護產地環境、提升生態服務功能等內容納入農業人才培養范疇,培養一批具有綠色發展理念、掌握綠色生產技術技能的農業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
4.政策體系創新。建立健全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強農業產業、科技、人才、財稅、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等政策的頂層設計和有效銜接。創新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政府組織方式,在體制改革、規劃計劃、資金安排、重大工程等方面健全完善政策支持機制。創新激勵約束機制,調動各類社會主體參與農業綠色發展。
四、工作安排
(一)積極推進試驗示范。支持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起步早、基礎好的浙江、江蘇、福建、上海等省市的試驗示范區,全面開展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打造綜合樣板。其他試驗示范區立足資源稟賦,整體謀劃,重點推進,針對區域特點和突出問題,著力探索區域特色性綠色發展模式。
(二)組織開展階段評估。根據各地試驗示范區和先行先試工作進展情況,適時請第三方機構對第一批試驗示范區開展階段性評估,開展督導、總結經驗、選樹典型。
(三)認真做好總結推廣。各試驗示范區及時梳理試點示范工作進展,總結試點經驗和典型模式,努力形成制度性成果。農業部會同有關部委及時進行遴選,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果,并進行示范推廣。
五、有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級有關部門負責本省(區、市)先行先試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省級農業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廳局按照省級人民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切實開展先行先試工作。試驗示范區所在地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農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把農業綠色發展納入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內容,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職責分工,列出路線圖、時間表。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8部門組成的試驗示范區建設工作協調小組負責先行先試工作的總體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業(部門)開展先行先試工作。
(二)加強協同推進。各試驗示范區要強化激勵約束,開展宣傳發動,充分發揮企業、社會機構、合作社及農戶在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中的作用。企業要明確定位、發揮優勢,主動參與綠色發展的技術、服務、經營方式創新,開展農企合作,著力探索良性的農業綠色發展商業模式。行業協會等社會機構要充分發揮其規劃引導、咨詢培訓和協調服務等職能,加強農業產業化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新型經營主體要帶動農民率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轉變思想觀念,提高生產技能。
(三)加強政策支持。省、市、縣各級農業等主管部門要積極爭取對試驗示范區的政策扶持,現有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方面的資金應向試驗示范區傾斜,為先行先試工作提供保障。按照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要求,在先行先試地區加大耕地輪作休耕、草原生態保護、退耕還林還草、濕地保護等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實現資源循環利用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等工程項目優先在試驗示范區內實施。探索綠色金融服務先行先試地區的有效方式,加大綠色信貸及專業化擔保支持力度,創新綠色生態農業保險產品,加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在綠色發展領域的推廣應用。
(四)加強管理考核。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制定試驗示范區管理辦法和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工作指導,適時開展先行先試部門聯合督查。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對已確定的試驗示范區進行階段考核,各省(區、市)負責運行跟蹤。對考核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和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工作資格。
(五)加強工作調度。各試驗示范區每季度梳理一次工作進展情況,每年底開展總結。省級農業主管部門要會同同級相關部門在此基礎上匯總形成本省(區、市)的季度工作進展和年度總結報告。季度工作進展于每季度底、年度總結報告于12月15日前報送農業部等有關部門。
農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財政部
國土資源部 環境保護部 水利部 國家林業局
2017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