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姑娘”回鄉創業后,汾陽市姑娘李丹丹被村民賦予了這個美麗的昵稱。從一名高級白領到創業女青年,李丹丹果敢地放棄了自己的高薪白領工作,返回家鄉用自己的知識和努力,幫助村民改善家鄉面貌和生活水平。
艱苦創業
李丹丹今年30歲,從煙臺商務專修學院畢業后,在煙臺一家韓資企業工作。雖然城市生活美好而充實,但李丹丹卻時常會想念家鄉的親人,也想為家鄉做點貢獻。經過再三考慮,2012年,李丹丹放棄了本已駕輕就熟的白領工作,拿著工作幾年積攢的積蓄,從繁華的城市回到家鄉汾陽市。
經過半年多的實地考察,李丹丹選擇了食用菌這個朝陽產業。“考慮到家鄉的農村環境,我覺得種植食用菌有很多好處。”李丹丹向記者介紹,種植食用菌不僅能夠擴大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而且食用菌可以利用農業廢棄物種植。家鄉最不缺的就是農業廢棄物,降低了創業成本。此外,種植過的菌袋廢料又是優質的有機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持水保肥能力,再加上農村大量閑置的房屋窯洞,通過增加通風換氣設備完全可以再利用,既解決了場地要求,又能增加農民收入。
有了這樣的想法,李丹丹很快就投入到實際行動中。2013年,她充分利用家鄉的各項優勢,在汾陽市栗家莊河堤村成立了淼瀅淵食用菌種植合作社,而她所經營的合作社采取 “合作社+大學生+貧困戶”模式,規模已經達到年產菌棒50萬棒,年產蘑菇近150萬斤。
幫扶貧困戶致富
2016年,經過多次考察調研,李丹丹發現非常珍稀的藥用菌——赤松茸。赤松茸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食用菌中的后起之秀,被稱為“菌中之王,菇中之后”,但是它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北方氣候、土質能否適合該產品生長成為一大研究難題。
通過潛心研究、認真觀察,李丹丹懷著嘗試的心態,大膽從外地引進原種進行種植。在沒有經驗技術的基礎上她選用大棚、林下、空地三種模式進行栽培。在選好地點后,從下種、養菌到采收,李丹丹都親自操作。
功夫不負苦心人,經歷數日,赤松茸林下種植實驗成功。而汾陽林下栽培赤松茸的成功在山西尚屬首例,這也意味著南方產物在北方林下種植的可行性。
2017年春,林下種植赤松茸日產達上千斤,年產值達150萬元。李丹丹算過一筆賬,林下種植赤松茸每畝投資3000—5000元,每畝可產3000—8000斤,每斤按5元計算,每戶種植1畝地的赤松茸便可增收10000—20000元,從而實現帶動周邊農戶脫貧的目標。
2017年李丹丹還利用廢菌渣進行鵝的養殖,食用菌平菇的菌渣全部轉化為鵝的飼料。目前,合作社養殖的鵝已出欄5萬只,并為貧困戶免費下發鵝苗1萬只。
“2018年春天,我計劃推廣種植赤松茸600畝,輻射帶動周邊農戶300戶。年消化玉米芯1000噸,農作物秸稈2000噸。”李丹丹表示。
如今,淼瀅淵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不僅為合作社成員和村民帶來了豐厚回報,還將帶動汾陽及周邊縣市20戶貧困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