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正準備進大棚忙活的丹東市振安區樓房鎮東城村7組村民翟希軍,手機鈴聲再次響了起來。翟希軍的香菇大棚占地兩畝多,里面整齊地排滿了已經做好的菌棒。這些菌棒不僅是翟希軍致富的希望,也是很多村民致富的新路徑。
2013年,一直從事香菇銷售的翟希軍,萌生了種植香菇的想法。“丹東種的香菇都是傳統的老品種,市場價格一直不是很高。按照咱們家鄉的環境條件,我覺得應該可以搞點高精尖的香菇品種。”翟希軍說,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河南的花香菇。相比丹東本地的香菇,花香菇菌蓋大、肉厚實、菌柱短小、味道更鮮美,在長江以南地區頗受歡迎,市場價格比丹東本地的香菇高很多。2015年初,經過兩年的前期準備,翟希軍的香菇大棚終于投入使用了。
令翟希軍沒想到的是,種香菇遠沒有賣香菇那么容易。他選擇的花香菇品種,種植過程中有一個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前期環節,就是給菌棒套保水膜,原因是傳統香菇菌棒的保水膜較厚,而花香菇菌棒的保水膜特別薄。翟希軍說,套膜是需要技巧的精細活兒,為此他帶著4名工人特地找老師傅學習,回來后沒事兒便摸著薄膜練手感,有時候吃飯腦海里還顯現著套膜的動作,手里拿著碗筷就不自覺地比劃起來。
這近乎癡迷的狀態,給翟希軍帶來了可喜的效果。當年5月,他的試驗大棚里長出了品相、口感都很好的花香菇。不過,“不安分”的翟希軍并沒有因此停下奮斗的腳步。“丹東的香菇只在冬季種植,其他時段市場的香菇都要靠外地供給。而南方到夏秋交替的季節,花香菇市場缺口大、價格高,又苦于找不到貨源。”結合香菇銷售的經驗,翟希軍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就是研究在大棚里一年種植三茬花香菇的技術。聽了他的想法,一些老師傅的第一反應是“這不可能”。
在大棚里,記者看到很多香菇菌棒上都插著溫度計。溫度,是翟希軍研究花香菇一年種三茬技術需要攻克的最大難關,“冬天大棚里溫度很適合香菇生長,但是到了夏天,大棚溫度提升,菌棒散熱不好,只能坐等折本了”。為了在夏天時也能產出香菇,翟希軍首先嘗試在大棚里放冰塊。不過,這個辦法并沒有讓菌棒的溫度降下來。
翟希軍又買來電風扇和排風扇,在大棚里按區域安放。為了隨時監控菌棒的溫度,翟希軍每天只在大棚邊的臨時小屋里睡兩個小時,其余大部分時間都在大棚里記錄菌棒溫度。然而,這個辦法也沒有奏效。翟希軍又通過上網查資料、詢問老師傅,最終研究出了菌棒灌溉法,一舉攻克了控溫難題。2017年底,翟希軍大棚里的花香菇成功地發出了第三茬,外地客商聞訊而至。“當時賣的是市場最高價,他們也不還價,有多少要多少。”翟希軍說,不僅如此,他做的菌棒還出口到了周邊國家。
“現在,我的大棚里有40名固定工人,都是附近村民,他們有不少都想自己種植香菇,我就想著可以讓更多的人跟我一起富起來。”翟希軍說,項目研究成功后,他主動與鎮里接洽,希望能帶領部分村民一起搞花香菇種植。消息一出,不少村民都來找他做菌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