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宋旗鎮創新村以黨支部引領,黨員帶頭,農戶參與,公司入駐,形成“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合作社的經濟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利益聯結共同體,走出了一條黨群抱團、村企聯姻的脫貧致富新路子。
五年堅守,一條道路漸寬敞
2012年,村黨支部副書記王仕榮從浙江引進技術,組織12戶人家成立合作社種植香菇。到了第二年,由于技術不成熟,資金困難,多數人就陸續“打退堂鼓”,到2014年,合作社只剩下3戶人家。支部委員葉文華家就是其中一戶,“種香菇真的累,經常晚上兩三點起來采菇,遇到市場不好的時候,利潤低,真的就想放棄了。但是如果我放棄了,村里面前面做了那么多工作就白費了,我是黨員嘛,我都退縮,哪個還敢跟到做。”葉文華說。
圖為村民采菇場景。
其實葉文華和王仕榮都看好這個產業,盤算著如果這個香菇產業做成功,全村人都可以來種,脫貧就不是問題了。王仕榮說,“我是個直人,就認一個死理,只要我們肯琢磨,堅持下去就會成功。”王仕榮找到宋旗鎮黨委,請求給予技術支持,宋旗鎮黨委立即選派農服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全程參與生產。同時,村黨支部通過互聯網,嚴密關注市場需求,提前打通銷售渠道,2013年,合作社實現了16.8萬元創收,社員們信心大振,也讓很多村民看到了希望。原本在家務農的王麗家也加入了村合作社,建了20個大棚種香菇,短短幾年,王麗家就成為村里面的富戶,王仕榮經常開玩笑說:“種香菇,只要你吃得苦,還是能掙錢的,你看現在王麗家都開起了小車咯。”2015年,創新村香菇大棚發展到60個,每天可為當地村民提供30個就業崗位。2016年,創新村以“三權”促“三變”改革為抓手,打造創新村香菇種植基地,吸納周邊農民土地入股,帶動村民創業致富,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激活農村沉睡資源,走出了“資源活起來、產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鄉村美起來”的農村發展新路。
菌農喜獲豐收。
一面旗幟,黨群攜手步康莊
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壯大,2016年創新村黨支部積極向區、鎮相關單位爭取項目、資金,在全區率先進行“三權促三變”改革,注冊成立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村黨支支部副書記王仕榮任副總經理,一來是他懂技術,能為村民作一對一、手把手的培訓,二來他熟悉村里情況,能協調公司發展與村民利益之間的矛盾。村民農戶用土地入股,參與分紅、享受租金,既可以自種菌棒賣給合作社,又可以優先到公司里就業。
村民正在裝菇打包。
目前,聚福菌公司除按每年每畝960元保底土地入股分紅外,還按年產1000萬菌棒的保底產量,每棒0.03元的利潤分紅給村集體,村集體再根據“333制”原則進行再次分配。即1/3的利潤分紅分給全村66戶179貧困人口;1/3分紅給合作社社員;1/3分紅到村集體壯大村集體資金,用于村級公益事業。對于無勞動力、無土地的貧困戶,支部動員貧困戶通過“特惠貸”共65萬元入股合作社,每戶保底分紅3000元;園區提供300余個工作崗位,優先使用周邊村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月工資平均3000元。13個種植點除日常管護外,每個種植點可在菌包搬運、采摘、分揀等環節,臨時就地解決30余人就業,每人日工資在100元左右。現在,食用菌產業園區逐步形成了“資源入股、資金入股、保底分紅、利潤分紅、紅利普惠”的利益共享格局,通過黨組織引領農村合作社發展,帶領農民規范生產、抱團經營,農民走上“不出勞力,坐地分紅;投工投勞,多次分紅”的致富路。
一個產業,滿園菇香競芳華
創新村的發展模式是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村發揮支部引領作用,實現產業脫貧的一個縮影。
2016年11月,幺鋪鎮三合村村支兩委動員村里26名閑置在家的婦女一起搭起3個大棚搞試點。一個月后,香菇豐收,除掉成本每個菌棒獲利1元人民幣,3個大棚15000個菌棒獲利15000元人民幣,大家從心里認可了這項產業。6月,村里的5戶貧困戶主動要求入股香菇種植合作社……現三合村香菇大棚已發展到27個,菌棒13萬余個,被貴州省婦聯授予“貴州省巾幗示范基地”稱號,帶動更多婦女就業。
王仕榮在食用菌車間指導工人生產。
其他村看到香菇種植大有“甜頭”,村支兩委便組織農民到創新村學習種植技術,開始用自家土地建大棚,種香菇,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合作社統一經營,發動貧困戶通過“特惠貸”入股保底分紅參與種植;對種植項目用地涉及到的農戶動員土地入股。香菇產業見效快,可持續優勢明顯,2017年,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1300萬元,支持13個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的村發展食用菌產業,并設立食用菌產業以獎代補資金1000萬元,鼓勵發展食用菌產業,實現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2元,同比增長10%。截至目前,已帶動全區發展食用菌大棚達2000個,可帶動貧困戶800戶1800人的穩定脫貧。同時,還為安順各縣區提供菌棒生產、技術指導及產品保底回收。
開發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農村發展模式,不僅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把合作社作為支部聯系和服務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通過堅持黨管合作社,發展壯大合作社,將黨組織延伸到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上,擴大了黨組織的覆蓋面,有效地解決了農戶在產、供、銷、信息等環節村組“統”不了、政府“包”不了、農民“辦”不了的問題,加快了村民增收步伐,提速同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