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充分發揮貴州泉源菌業行業領軍作用,推進食用菌產業“泉涌”發展,累計投入資金1.5億元,建成日產22萬袋菌包生產線,新增食用菌大棚1500余個,在播南、楓香、洪關等安置點旁試種70萬棒黑木耳,帶動全區種植食用菌3600萬棒,產值2.59億元,參與種植貧困群眾達600余戶。
二是扶貧資金增強造血功能。整合產業扶貧、生態移民、村集體經濟等財政資金及脫貧攻堅基金,用于食用菌基地建設、菌包生產直補等,讓搬遷戶零投入、零風險參與食用菌產業發展。響應脫貧攻堅“春風行動”號令,按照統一“建棚、品種、制袋、技術、品牌、銷售”的生產方式,在全區28個安置點,新建417個種植大棚,為搬遷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三是農技培訓造就致富能手。設立李玉院士團隊食用菌研發中心,聘請12名食用菌專家全程指導產業發展,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在區職校集中開設理論培訓班,各安置點示范基地組織實訓教學,幫助搬遷群眾熟練掌握食用菌栽培技術。截至目前,共組織食用菌高產栽培技術3期350余人次,部分貧困戶已成為食用菌種植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