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如今已走入尋常百姓家,這一口福的背后,凝聚了中國食用菌產業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僅是黏菌科研領域的拓荒者,還以中國人的名字命名了黏菌種名,建成了中國第一個食用菌多組學數據庫,帶動了數萬農戶依靠食用菌脫貧致富。
在這個豐收的背后,是李玉院士多年來的辛勤努力和無私奉獻。他經常帶領學生去野外考察,目睹蘑菇生長環境的千變萬化。盡管面臨各種未知的危險,他仍然勇往直前。曾經有一次,在太白山上,他看到腳下冒著熱氣的動物糞便,卻沒有特別在意,繼續往前走。幾分鐘后,他發現了一個清晰的熊掌印,這時才意識到自己處于險境。
缺乏專業人員、專業教材和經驗的情況下,李玉院士帶領學生挑起了建設我國第一個菌物專業的重擔,逐步創立了菌物學、菌類作物二級學科,建立了我國首個應用生物科學(菌物方向)本科專業。這些工作為我國的菌物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過去的四十年里,李玉院士培養了上百位菌物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成長為菌物產業的領軍人才或骨干力量。這些學生的成長和成就也是李玉院士付出辛勤努力和無私奉獻的結果。
對于農民們來說,幾毛錢的菌苗種到地里就可以變成幾元錢的蘑菇,他們因此而高興不已。甚至有些農民打趣說:“李院士是讓我們大伙兒在蘑菇地里‘撿鋼镚’??!”農民們通過種植食用菌脫貧致富,這其中離不開李玉院士的科研成果和無私奉獻。
正如李玉院士曾說:“我們要熱愛蘑菇,走進自然,與生物人類共享世界。”他的這句話,不僅是對食用菌產業的期許,也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的倡導。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的食用菌產業不僅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價值,更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來源:光明網-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