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93號)要求,進一步推動我國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農業部決定啟動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重要意義
農產品加工業聯結工農、溝通城鄉、亦工亦農,是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產業。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產業大而不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很突出,在滿足城鄉居民美好生活需求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加工業與種養業規模不匹配、加工產業結構不合理、內生增長動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特別是企業規模偏小、管理水平較低、產業鏈條短、技術裝備水平不高、高質量產品供給不足、優質綠色品牌加工產品缺乏等。目前,我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大力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對于促進加工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準確把握總體要求
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農業供給側對需求側的適應性靈活性中的重要作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為核心,優化結構布局,強化科技支撐,提升質量品牌,促進融合發展,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提升農產品加工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提質增效發展。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根本要求,引導產業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降成本、補短板、強弱項,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企業效益和競爭力,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品質革命。
——創新驅動發展。把創新作為產業發展的第一動能和第一競爭力,引導產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推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企業技術裝備水平。
——綠色引領發展。把綠色發展作為指導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攻方向,引導產業由資源消耗型向環境友好型轉變。建立低碳、低耗、循環、高效的綠色加工體系,實現增效增綠增收,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有機統一。
——產業融合發展。把融合發展作為根本路徑,引導產業從分散布局向集群發展轉變,延長企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其他產業深度融合。
三、力爭實現主要目標
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進展,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帶動農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6%以上,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4∶1。
——結構布局不斷優化。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產業集中度和企業聚集度明顯提高,規模以上企業顯著增加,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協調發展。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關鍵環節核心技術和裝備研發取得較大突破,國家農產品加工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建立,從業人員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
——質量品牌明顯提升。打造出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國內知名農業加工品牌,生產出更多營養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實惠的食品和質優、價廉、物美、實用的農產品加工產品,高附加值產品供給比重顯著增加。
四、努力完成重點任務
(一)協調發展促提升。統籌推進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協調發展。大力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保鮮、儲藏、烘干、分級、包裝等初加工設施,鼓勵建設糧食烘儲中心、果蔬加工中心,減少產后損失,提升商品化水平;引導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推動企業技術裝備改造升級,開發多元產品,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介一批農產品和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典型,推動副產物循環利用、全值利用和梯次利用,提升副產物附加值;認定一批主食加工示范企業,推介一批中央廚房發展新模式,開發多元化產品,提升主食品牌化水平。
(二)園區集聚促提升。引導“三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大力建設規模種養基地,發展產后加工;引導加工產能向“三園”(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聚集發展,鼓勵企業向前端延伸帶動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引導主產區農產品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增值,引導大中城市郊區發展主食加工、方便食品及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打造產業發展集群。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培育一批年產值超過30億元的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創建一批產值超50億元的國家農產品加工園區和產值超100億元的國際農產品加工園區。支持貧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就地就近脫貧。
(三)科技創新促提升。加強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建設,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新增一批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基地。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產品加工協同創新機制,推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向農產品加工領域傾斜,支持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攻克一批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取得一批行業亟需的科技創新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組織全國性、綜合性的“政產學研銀”合作對接活動,指導舉辦區域性、專業性的合作對接活動,推廣一批成熟適用技術裝備。
(四)品牌創建促提升。強化“產出來、加出來、管出來、樹出來、講出來”的品牌創建思路,引導企業牢固樹立以質量和誠信為核心的品牌觀念,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先進質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體系認證,提升全程質量控制能力,弘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完善標準體系,加強行業標準制修訂和宣貫,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鼓勵引導企業主動制定和使用先進標準。組織開展全國農產品加工業品牌創建宣傳周等系列活動,通過多主體參與、多形式推進、多方位宣傳的方式,組織開展培訓交流,宣傳展示自主品牌,增強公眾消費信心,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五)綠色發展促提升。大力發展綠色加工,鼓勵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各類資源,引導建立低碳、低耗、循環、高效的綠色加工體系,形成“資源-加工-產品-資源”的循環發展模式,推介一批綠色加工先行區典型模式。鼓勵在適宜地區建設和使用太陽能干燥、熱泵干燥等高效節能環保的技術裝備。提高已建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的使用效率,積極推廣相關技術,促進農產品冷藏庫、烘干房等初加工設施的“一庫多用”、“一房多用”、周年使用。支持農產品加工園區的循環化改造,推進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引導企業建立綠色工廠,加快應用節水、節能等高效節能環保技術裝備。促進農產品和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企業與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有機結合,推動副產物綜合利用原料標準化,實現加工副產物的有效供給。針對重點地區、品種和環節,開發新能源、新材料、新產品,變廢為寶,化害為利。
(六)融合發展促提升。結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支持農戶、合作社、企業等經營主體建設、完善、提升初加工、主食加工、綜合利用加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設施設備。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方式,與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組建產業聯盟,讓農戶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引導鼓勵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現代加工新模式,引導農產品加工業與休閑、旅游、文化、教育、科普、養生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發展電子商務、農商直供、加工體驗、中央廚房、個性定制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業發展向“產品+服務”轉變。
五、切實強化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策落實。繼續推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93號)貫徹落實,督促各地出臺細化實化的政策措施;聯合相關部門研究出臺新的政策措施,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研究推動修訂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目錄。統籌使用有關項目資金,加大對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聯合有關部門,綜合運用基金、信貸、貼息、擔保、保險等金融工具,積極探索PPP、“互聯網+加工金融”、上市融資等投融資模式,引導金融機構和各類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形成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格局,共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紅利。各地農業主管部門要結合實際,協調當地有關部門落實農產品加工業財政、稅收、投資貿易、用地、用電、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措施。
(二)強化工作職責。各省級農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強化責任意識,把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發揮好牽頭作用,履行好規劃、指導、管理和服務等職能,加大項目、資金、資源整合力度,優先向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傾斜。要結合當地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際,研究制定本省(區、市)開展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的細化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主要內容、責任分工和時間節點。各省級農業主管部門要強化對市、縣兩級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的督導,建立健全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要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共同促進提升行動取得實效。
(三)強化人才保障。組織開展行業人才培訓行動,以培養科技創新與推廣人才、經營管理人才、企業家、職業技能人才為重點,帶動和引導地方廣泛組織開展人才培訓工作,推介一批全國農業農村優秀企業家典型和全國農村優秀工匠典型。面向行業廣大中青年科技人員,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緊跟國際科技前沿、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高端科研人才。以服務產業需求為導向,大力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專業人才培養。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企業家隊伍培訓。支持有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面向生產一線員工,組織開展崗位比武、技能競賽等崗位練兵活動,組織遴選一批技藝精湛、技能高超的行業技能大師。建立完善行業人才培訓師資庫,挖掘和認定一批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培訓基地,推進全行業共享優質培訓資源。
(四)強化宣傳引導。發揮好典型案例的示范帶動作用,充分利用互聯網、微博、微信等各類新媒體,大力宣傳促進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及時總結宣傳各地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的好經驗、好做法,深入報道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的豐富實踐、重大成就、先進典型,講好提升發展故事,營造支持農產品加工轉型升級發展的良好氛圍。集中宣傳一批綠色加工、綜合利用加工、主食加工、中央廚房等農產品加工業新業態的典型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加強農產品加工科普宣傳教育,引導公眾樹立營養、健康、綠色的消費理念。
(五)強化公共服務。開展農產品加工業運行監測和景氣分析,為行業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學會、社會化服務組織在調查研究、輿論引導、貿易保護、人才培養、金融服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聯合舉辦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支持各地搭建區域交流合作大平臺。圍繞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組織國際交流合作,推進加工企業 “走出去”。加強與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繼續推薦一批發展前景好的農產品加工發展項目享受優惠信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