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縣位于貴州省最北部,是仡佬民族文化的發源地。良好的自然生態和突出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一幅幅優美的自然風光,全縣有芙蓉江文化長廊、長巖十里峽、夢幻天城石林、黃泥洞、仙女洞、磨盤山等自然景觀,曾獲得全省“無毒縣”、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縣、平安建設先進縣等稱號。
近年來,道真縣因地制宜,大力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通過“五個精準”推動產業進程:
(一)精準產業定位,生產布局不斷優化。
按照“一長兩短”的要求,確立了“興菜(菇)、穩煙、固茶、強藥”產業扶貧思路,著力推進“23221”(2億棒食用菌、30萬畝蔬菜、20萬畝茶葉、20萬畝中藥材、10萬擔烤煙)農業產業化工程,建立“菜縣菇鄉”指揮部,下設蔬菜和食用菌“兩個專班”;14個鄉鎮組建產業發展平臺公司;83個村(社區)組建了“村社合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構建了縣統籌、鎮對接、村主抓的三級工作體系。蔬菜方面:重點抓了“三塊基地”,即:1000畝鄉鎮示范基地、200畝村級推廣基地、50畝組級生產基地。目前,全縣已落實商品蔬菜基地1556個,面積近18萬畝。突出抓了“七線四帶”,重點打造了7條蔬菜產業示范線,并規劃落實了4個萬畝蔬菜產業示范帶。食用菌產業方面,按照全縣“三心十園百莊”的總體規劃,4個食用菌扶貧產業園正加速推進,已建成33個蘑菇農莊,3個菌棒生產基地中2個投入生產,1個即將建成投產。
(二)精準農業招商,經營主體提速發展。
按照“外地引、本地育、回鄉創”的思路,從上海、福建、湖北、廣州等地引進市場主體和龍頭企業33家,自建商品蔬菜基地11個、食用菌基地18個,帶動建成7條蔬菜產業帶、60個產業基地。引進的貴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行工廠化生產,建設全國一流、行業領先的生產線,日產杏鮑菇120噸,年產菌棒1億棒,可解決貧困戶就業崗位800余個;引進的貴州同輝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實行“企業+合作社+產業園+貧困戶”的模式,采取集中制棒、訂單種植、保底回收,實現菇農零成本投入、零風險種植、零距離就業,年制棒可達6000萬棒,可帶動1800余戶7000余人專業種植、穩定脫貧。
(三)是準措施保障,政策扶持持續發力。
研究出臺《關于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意見》《政策性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商品蔬菜(食用菌)兜底保障補助辦法(試行)》以及企業扶持、設施補助、農業保險、土地流轉等10多項扶持政策,對規模化發展產業的基地創建、土地流轉及大棚、凍庫、烤房等配套設施進行補助。大力推行自然災害保險、目標價格保險、政府兜底保障“三保政策”,積極防災種植風險,有效調動菜農種植積極性。近年來,縣財政安排資金2.7億元,發放“特惠貸”1.4億元,支持特色農產品發展,特別是對蔬菜和食用菌企業、大戶實行減稅、免稅、貼息、融資等進行扶持。
(四)精準人才投入,技能培訓全面開展。
以“干部能講技術,經紀人能進市場,農戶能增產”為目標,采取外出考察、專家指導、現場觀摩等方式,產業培訓到村到戶到人。聘請4名產業發展顧問,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設備,著力發展綠色循環農業,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實踐經驗豐富、科技素質較高的生產能手,構建品種選育、日常管護、質量檢測、產品包裝、冷藏儲存、質量追溯等全過程、全方位的技術服務網絡,保證了農業產業高產穩產、安全有機,改變了傳統農業種植習慣,提升了綠色意識、商品意識和市場意識。目前,已開展技能培訓18期1000余人次。
(五)精準產銷對接,產業扶貧成效顯著。
按照“農超對接、以銷定產”的思路和“布局統一規劃、質量統一檢測、產品統一包裝、標準統一控制”的要求,加強與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批發市場、重慶永輝超市、重慶雙福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茅臺集團、遵義醫專開展農超、農企、農校對接,并引進天津月壇集團,建設中央廚房,發展快餐供應產業,實行訂單生產,建立了穩定的直供直銷渠道,實現了道真有基地、基地有產品、產品有市場、市場有銷路。自“遵品入滬”啟動以來,道真農產品入滬達1000余噸,實現銷售收入600余萬元,帶動貧困群眾增收300余萬元。
當地通過“五個精準”大力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精準投入,精準扶貧,精準經營。全力將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帶領更多人通過食用菌產業走上脫貧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