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9歲的鄭昆是重慶人,幾年前,他放下待遇還算優厚的記者身份,到云南香格里拉支教,沒想這一去,自己會從此離開家鄉,遠離城市。從媒體記者、中國新聞獎獲得者到支教老師、再到松茸販子,黑導游……他的人生也因環境的改變轉換著不同的角色。
五月到八月份,是香格里拉的雨季,也是松茸出土的季節。作為全中國最大的松茸產區,每年這個時候的香格里拉,是吃貨們向往的天堂,也是松茸販子的聚集之地。一個松茸季的收入,對于村里的家庭來說,至少要占全年收入的一大半。支教的幾年時間,鄭昆深知松茸對于一戶普通村民、特別是外出讀書孩子的重要性。“我要是不做松茸生意,可能也會有其他門路生活,但是他們不行。如果沒有松茸,我真不知道他們會過得怎么樣。”香格里拉的村民大部分是依靠賣松茸來支持家里的開銷。
凌晨,已經進入松林準備找松茸的藏族姑娘格茸吹追,是鄭昆的學生之一。采摘松茸天不亮就得出門,這樣才能趕到下午讓新鮮的松茸發往全球各地,這種特別講究新鮮的菌類,時間就是金錢。每年的松茸季,村民們辛苦兩個月能換來幾萬塊現金,足以貼補一家全年的開銷。鄭昆和合作伙伴在村里收購村民們的松茸和一些雜菌,在拿到香格里拉松茸交易園區去售賣。
白天,香格里拉松茸交易園區熙熙攘攘,但是鄭昆很少出現在這里。做了幾年松茸生意,鄭昆已經成為一個行家,當天采摘的松茸,幾乎都是下午6點之后才會從各個采集點送往市場,有些偏遠地方的貨,甚至要到晚上十點以后。凌晨1點多,鄭昆在松茸交易市場給出貨的松茸分級。每到入夜,才是鄭昆的工作時段——選貨,打包,填單,源源不斷地把這些野生的“菌中之王”發往全國各地。經過鄭昆之手發售出去的松茸,都有一個統一的品牌——“納格拉”,這既是標明松茸的產地,也是對他曾經支教村子的懷念。如今,做了五六年的松茸販子,鄭昆的生意也小有名氣,銷售渠道也從重慶拓展到全國各地。而他每一件松茸賣出后,都會將利潤剝離一部分出來,用于對村里孩子和困難人群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