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從事平菇種植行業33年。回憶三十多年的艱辛路程,有很多肺腑之言與老板們嘮叨幾句,望業內同仁共勉。
目前平菇行業還沒有實現工廠化,家庭作坊和基地農場形式占據著主導位置。每天筆者都會接到來自全國各地咨詢電話,歸納起來存在以下通病:
1.菌包生產成功率低
有位山西的客戶打來電話,他做了十萬袋平菇菌包,成功率僅有60-70%,說話的語氣蕭條、低沉、無奈……我頓然有些心疼他了。平菇種植是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包括配件、配方、拌料、裝袋、滅菌、接種、發菌、管理等等,有很多環節,而且大到每個環節,細到每個節點都有它的技術核心。不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造成生產的全面潰敗。
2.蘑菇產量低、質量差
有位山東的客戶打來電話,他從業了17年了,做了20萬袋,他說,他能一斤料產一斤菇,85%的成功率。通過與其他正規、大型平菇生產廠家的了解,他明白了效益和發展空間還很大。然而,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得出了一個錯誤的結論,說“產量低,成功率低的原因是菇場太老化了”……我很認真的說“產量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菌種、配方、發菌、環境、溫度、管理、模式、季節安排、風險規避……怎么可能歸結到菇場老化上了呢?”頓時覺得行業內許多口口相傳的經驗知識,很多都是建立在對技術行業的錯誤認知之上,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失敗的原因,更可怕的是找到的失敗原因是錯誤甚至荒謬的……
3.銷售模式沒有達到專業
平菇種植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行業,種好有很深的學問,銷售模式也同樣重要,有位山西的朋友說,現在行情可以,賣三塊多錢一斤,可是前一段時間小販只給二毛錢一斤。我當場就批評了這位朋友,你的銷售模式當然以鮮銷售為主,但是,當行情糟糕的時候,你可曬干呀!或者做成鹽水菇呀!銷售模式有這么多途徑,為什么困死在一條路上呢?
4.錯誤的投資理念
有些大老板認為,生產數量越多,掙錢就越多。當下,平菇市場很大,蘑菇已經像蔬菜一樣進入尋常百姓家庭。而且食用菌農業也是政府大力扶持和補貼的高效農業項目,是“菜籃子工程”系列。也難怪老板們加大生產量!但是,假如你技術不穩定,成成敗敗,生產數量越大,你的困難就越大、風險就越大。各位老板朋友,我們平菇種植行業,需要的是腳踏實地,步步為營,環環相扣的做事風格。一句話,“穩定壓倒一切”!!只有在確認穩定的基礎上,才能加大生產量。否則你將會“欲速則不達”!
近幾年,有些同行的大老板們提出了“高大上”的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設備投資理念,說什么“工廠化”。然而,“筆者認為,目前,平菇行業從總體上判斷,還是以“模式化、機械化、簡單化、家庭農場”生產方式取代傳統作坊,這才是主流方向。
筆者奉勸各位業內同仁和打算創業的老板們,要有專業的技術做事業,更要掌握核心技術。你選擇的平菇種植行業沒有錯,假如你不掙錢,只能說明你不具有專業技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