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用菌產業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一些品種在國際上占有主導地位,如香菇、木耳、平菇等,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起步晚、基礎薄。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金霞表示,在食用菌品種研發、工廠化方面科學問題研究不清楚,成為產業技術研發的瓶頸;科學問題尚未系統梳理,漏洞多、盲點多;企業創新能力弱,缺乏自主創新和核心技術。目前,我國雖是食用菌大國,但距離食用菌強國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未來,我國食用菌產業總體發展方向應該向輕簡化、機械化、專業化、工廠化、信息化發展,滿足多樣化的產業化技術及市場需求,走具有中國特色的食用菌產業發展之路。
河南省作為食用菌生產大省,食用菌產量高。但是,河南省種植的食用菌品種大多數從國外引進,要交納昂貴的品種保護費用,菇農的種植成本因此增加很多。為此,河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瞄準市場需求,在新品種選育方面狠下功夫,選育出一批食用菌優良新品種。
近日,從河南省農科院獲悉,本省3個食用菌新品種順利通過省內鑒定。這3個品種分別是新鄉市農業科學院選育的新科108、省農業科學院資環所選育的黑平17—1和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選育的駐研2號。
河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省農業科學院資環所所長張玉亭說,自去年7月河南省食用菌品種選育實現零的突破以來,已有5個品種陸續通過省內鑒定。張玉亭說,此次通過鑒定的3個平菇新品種填補了河南省規模化大棚栽培平菇新品種選育的空白。他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在香菇、猴頭菇、黑木耳、白靈菇等方面選育更多的食用菌新品種,推動河南省由食用菌生產大省向食用菌強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