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和產業精準扶貧戰略的不斷推進,食用菌產業扶貧效果明顯,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各級政府的主導推進和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全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工廠、新菇棚如雨后春筍般成長,大批貧困戶靠種菇成了先進典型。但現實中結合我自身數十年從東北到西北的參與食用菌項目建設與政府扶貧工作;從上海到北京的普通生產與工廠化生產實踐來看,確實還存在著不少弊端與問題。
一是地區發展不平衡,像河南西峽、遼寧岫巖、河北平泉等地香菇產業化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形成產業化規模化效益。農村千家萬戶種菇忙,產值上千萬龍頭企業比比皆是。但是西北地區的甘肅、寧夏等地才剛剛起步階段,底子薄,技術力量跟不上,政府部門與企業協作力度不夠,政府扶貧工作沒項目實施;企業食用菌生產得不到有力推動,很多食用菌生產項目建設功虧一簣、甚至倒閉!貴州省已舉全省之力,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黔西南州花巨資打造的中國香菇小鎮等香菇項目投產,但這些項目都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因技術、管理、銷售等不協調不到位造成的損失也不可估量。
二是工廠化生產無序建設、惡性競爭。很多企業就是為了套取國家扶貧資金,但是因為技術不成熟、管理不到位,外行瞎指揮,很多企業剛剛起步,很快就倒閉,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近年很多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紛紛關停并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三是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搞形象工程也選擇了食用菌產業。讓那些大忽悠把食用菌行業攪和的亂象叢生,歪曲了扶貧工作的本意,而真正的農民種菇戶并沒有得到實惠,反而被政府項目無序競爭、相互壓價,喪失了生產積極性。像湖北黃岡、安徽宣城等品牌基地香菇種植戶紛紛停產,外出打工導致香菇生產萎縮。
四是江湖術士、口水種菇的人攪亂了技術市場,讓食用菌生產蒙受巨大損失。現實中很多人沒種過三年菇就敢大事忽悠,靠網上流傳那點技術就敢承擔大型食用菌企業的管理和技術總監職位,冒充專家學者用百度那點經驗瞎指揮,結果很快生產尚未開展就讓企業損失幾十上百萬,甚至倒閉。有的技術人員靠嘴巴忽悠、靠技術院校的職業頭銜或者靠與政府部門的莫些微妙關系參與食用菌項目建設,往往讓企業投資幾百上千萬最后設備不實用、技術管理跟不上而停產甚至倒閉。更為嚴重的是莫些人還會異地繼續忽悠,給企業留下一地雞毛,然后由企業和政府買單,嚴重影響了整個食用菌生產行業的發展!
五是國家對菌種生產管理監管不到位,導致菌種生產混亂。一種多名、同名異種現象嚴重,有的菇農既沒技術也沒條件也亂生產出售假冒偽劣菌種。每年因為劣質菌種造成的損失也很嚴重。
綜上所述,建議行業內的專家們要專心搞好自己的學術研究,多發學術論文在理論上為行業提供依據,不要一味追求名利往生產一線上擠。讓那些真正有經驗有技術的草根人才、土專家的實用技術得以施展才華,為食用菌行業,為企業,為真正的精準扶貧做貢獻!同時提醒那些有信心、有決心、有條件、有資源的地方政府和企業老板們引以為戒、慎重選擇,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及各種優勢,抓住機遇、搭乘精準扶貧的最后班車,迎接新的挑戰,將食用菌產業發展發揮的淋漓盡致、為更多的人脫貧致富貢獻力量!(權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