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聊城市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通過調整優化菌類結構,積極引導生產,強化生產管理,食用菌產業得到了健康、持續發展,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2017年全市食用菌總產量約49.36萬噸,總產值約16.14億元。主要生產品種平菇、雙孢菇、金針菇、雞腿菇、秀珍菇,產量分別為31.8萬噸、5.6萬噸、3.6萬噸、3.2萬噸和1.2萬噸,食用菌產業已成為聊城蔬菜產業中最具發展活力的增長點。
一、聊城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
聊城市位于山東省的西部,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是全國重要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市內自然環境、物產配置和交通條件優越,發展食用菌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平菇、雙孢菇、金針菇、雞腿菇、靈芝為主導,草菇、黑木耳、姬菇、杏鮑菇、白靈菇、秀珍菇等多品種發展的格局。莘縣雙孢菇、東昌府區平菇、冠縣靈芝、茌平金針菇已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市及所轄各縣(市、區)先后榮獲“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市”、“山東省食用菌生產先進市”、“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中國雙孢菇之鄉”等榮譽稱號。其中“莘縣蘑菇”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莘縣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認定為“全國優秀生產基地縣”。冠縣廣義靈芝養殖專業合作社申請的“冠縣靈芝”已成功申報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1、食用菌主產縣的主栽品種及生產模式
東昌府區食用菌年產21萬噸,以生產平菇、雙孢菇為主,采用半地下式(菌袋)栽培生產模式;莘縣食用菌年產12.5萬噸,以生產雙孢菇、草菇為主,雙孢菇采用周年化生產控溫菇房模式,草菇采用日光溫室地栽模式;茌平食用菌年產12.2萬噸,以生產金針菇、平菇為主,以簡易的菇房采用“企業+農戶”生產模式為主;冠縣以靈芝生產為主,年產靈芝8000噸,采用靈芝-平菇輪作模式。
2、食用菌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近年食用菌市場向好,利潤可觀,農戶為了經濟效益,大力利用木屑、農作物秸稈等發展食用菌產業。由于生產大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全市涌現出一批專業村和生產基地。如:莘縣富邦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莘縣朝城雙孢菇栽培標準園、莘縣裕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茌平縣金銘食用菌養殖專業合作社金針菇種植基地、馬莊食用菌基地等。全市生產基地數量達到44個,總產量259600噸,產值81400萬元。
3、食用菌龍頭企業發展迅速
聊城市食用菌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積極推行“公司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推動食用菌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經統計,聊城市有49家大型食用菌加工企業,總年產值7.3億元,商標總數量22個。其中龍頭企業數5家,深加工企業數6家,食用菌深加工產業鏈條進一步加深。茌平縣恒源食品有限公司、莘縣冬盛食品有限公司、聊城大山合菌物有限公司分別獲得省優秀龍頭企業及市級龍頭企業。
二、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1、加大食用菌生產技術培訓力度,促進菇農增收
近年來,聊城市非常重視食用菌生產的技術培訓工作,通過聘請專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舉辦食用菌技術培訓班、召開種植能手座談會、發放技術資料等多種形式,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去年以來,聊城市先后舉辦了“山東省蔬菜、食用菌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高級研修班”、“靈芝栽培技術培訓會議”、“草菇栽培技術培訓會議”、“平菇-毛木耳輪作栽培技術現場會”、“草菇重茬栽培技術培訓會”等一系列培訓班,培訓技術員、菇農800余人次。先后邀請李玉院士、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張金霞研究員、病蟲害防控崗位專家宋金娣研究員、省農業專家顧問團食用菌分團團長蔡德華教授等知名專家來聊城市指導技術生產。通過技術培訓,我們強化健全了食用菌生產技術隊伍,使技術員能及時掌握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及發展新動態,保障了食用菌生產,促進了菇農增收。
2、推廣多種新型栽培模式,增加菇農收益
一是平菇-毛木耳輪作。去年夏天,我們利用平菇大棚夏季休閑期栽培一季毛木耳,試驗取得成功。平菇-毛木耳與傳統平菇-玉米或平菇-蔬菜輪作模式相比,菇農的效益更高,同時,不用再擔心菇賤傷農,獲得了“雙保險”。平菇-毛木耳輪作技術經查證國內并無報道,屬于首創。為推廣這一技術,我們與市電視臺鄉村欄目共同錄制了閆寺萬昌合作社平菇—毛木耳輪作的高效栽培模式專題片,節目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推廣日光溫室菌菜輪作。在莘縣俎店鎮開展了利用夏季日光溫室閑置期“一步法”栽培草菇的試驗,獲得了成功。食用菌和蔬菜屬于不同生物,菌菜輪作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兩者的共生互利關系。這種模式首先是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冬暖式大棚的潛力,其次是草菇生長周期短,見效快,除采摘草菇費工外,其他管理非常簡單,便于操作。同時,這種模式可以改良蔬菜大棚的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草菇收獲后,菌渣遺留在棚內,既培肥了地力,還能減少根結線蟲這一蔬菜頑固性病害的發生。這種栽培模式被國家體系草菇崗位專家謝寶貴老師稱為“莘縣模式”。從當年行情看,棚均增收2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三是推廣了雞腿菇—草菇—黃瓜周年輪作栽培模式。該模式中所用棚體簡單,投資少,技術簡單,每畝經濟效益達 6—8萬元。在莘縣推廣面積1000余畝,效益可觀。
3、推廣“大料場小菇房”模式,促進規模化生產
“大料場小菇房”模式即由專業公司采用現代工廠化手段生產和培育栽培高質量的基料或菌棒,栽培戶購買發酵料,主要負責出菇管理單一關節,實現了工農業的深度融合和優勢互補。近年來,聊城市努力促進食用菌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和標準化生產,并集中投資建設了一批現代化食用菌栽培基地,集中發酵菌棒和制作菌棒,目前聊城市已有4家料場,生產能力達15萬噸、4萬棒,可滿足1000戶雙孢菇2000戶珍稀菇周年化,生產成本降低10%,總產銷量提高20%。“大料場小菇房”模式實現了栽培基質從原料制作到成品出庫標準化生產,提高了食用菌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水平,有利于促進產業升級。
4、充分發揮本地特點,積極發展林下香菇
高溫香菇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品種,在我國南方、東北、河北北部等夏季有少量種植,貨缺價高。而莘縣王奉、大王寨等馬西貧困鄉鎮林業資源豐富,我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林業資源,如伐木剩余樹枝、果樹更新、淘汰、修剪產生的雜枝、次樹等,粉碎混合后作為原料發展香菇生產。利用奧瑞、富強、德瑞、同舟等幾個大型菌包廠生產提供成熟菌棒
5、積極引導工商資本,發展光伏食用菌
一是吸引外資2.6億元,建設占地1000畝的王莊集光伏食用菌產業園。依托莘縣奧瑞蕈菌有限公司、莘縣富強食用菌有限公司、莘縣裕豐食用菌合作社等企業,通過招商方式,在王莊集光伏食用菌產業園內進行集約化、工廠化種植金針菇、白靈菇、杏鮑菇等珍稀食用菌生產。目前,莘縣觀城鎮、張魯回族自治鎮等光伏食用菌產業園正在規劃建設中。二是冠縣冠豐種業與青島特銳德投資16億元建設了占地3000畝的千座光伏食用菌大棚,三是在冠縣店子鄉建設靈芝文化產業園一處。
6、加強與科研單位合作,建立科研示范推廣基地
我們與農科院食用菌產業技術團隊、大專院校緊密結合,在全市建立了多個科研示范推廣基地,如東昌府區萬昌食用菌合作社、高唐菇豐食用菌合作社、莘縣德瑞菌業、莘縣奧瑞菌業、莘縣富邦菌業、冠縣芝藝緣靈芝盆景藝術合作社、冠縣冠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等,與這些覆蓋面廣、帶動幅度大的企業或合作社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其中東昌府區萬昌食用菌合作社、高唐菇豐食用菌合作社和冠縣芝藝緣靈芝盆景藝術合作社被山東省農業廳評為山東省省級示范社。高唐菇豐食用菌合作社被山東省電視臺“鄉村季風”欄目報道;東昌府區萬昌食用菌合作社被聊城電視臺“鄉村”欄目報道。
7、通過項目資金,扶持發展食用菌產業
聊城市冠縣栽培靈芝歷史悠久,靈芝也成為了冠縣的優勢特色產業,“冠縣靈芝”被評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并被中國科學院命名為“靈芝產業化生產基地”。近年來,聊城市為打造冠縣靈芝這一品牌,通過菜果茶標準園項目資金、地方資金扶持建設集科普教育、品種培育、休閑養生等功能于一體的冠縣靈芝文化產業園。目前靈芝文化產業園可年生產各類商品靈芝400噸,觀賞盆景4萬余株,破壁孢子粉10噸,菌粉20噸,靈芝酒10000瓶,靈芝醋2噸,工藝飾品20000件,可解決周邊村莊150余人的就業崗位,實現年營業收入800萬元,年均凈利潤500萬元。
盡管聊城市在食用菌產業發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與先進地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下一步我們將把食用菌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明確思路,強化措施,進一步推動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工作單位:聊城市農業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