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溫江萬春鎮永和社區的林下竹蓀種植示范園里,竹蓀已經成熟,種植戶高洪根早早的就起來采摘。“這是農高園內首批試種的林下竹蓀,今年3月開始種的”,據高洪根介紹,“這批菌種都是成都農林科學院提供的,包括種植技術、注意事項等等,都有技術指導。溫江現在倡導現代農業,我們這批農業職業經理人肯定要走在前面帶個頭兒。”據了解,這些被采摘下來的竹蓀經過烘干就會被送到成都周邊的飯店里。
據悉,竹蓀又名竹參、竹笙、僧笠蕈等,擔子菌綱鬼毛科真菌植物,為我國特產,世界名貴食用菌之一。竹蓀營養豐富。據分析,每100克干竹蓀含粗蛋白15-22克、粗脂肪2.6克、維生素C1031毫克和維生素B類。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竹蓀中含有19種氨基酸,包括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此外,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竹蓀菇素有“真菌皇后”的美譽,市場潛力巨大。但是這種珍貴的食用菌卻不容易栽培。
據高洪根介紹,竹蓀的培養基質(溫江當地的花木產業副產品——花木碎屑)全部要經過高溫消毒處理,均勻鋪在樹蔭下;要保持林下空氣濕度和溫度適中;竹蓀不耐光,有樹蔭也要再遮一層防曬網,否則很容易曬黃腐爛。竹蓀的生長周期一般為四個月,前三個月生長緩慢,但從板栗大小的菌球到破蕾,只需要20天左右,過后便可以每天100-200斤的產量開始采收,說話間,高洪根順手在培養基質上扒開一塊,“你看這下面,還有很多‘幼苗’。”雖然對種植環境和技術要求高,但成熟的竹蓀也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據高洪根預估,目前占地七畝的示范園,今年竹蓀種植凈收入在9萬元以上。
嘗試“林蔭經濟”已經兩年多,除了竹蓀,高洪根還曾在溫江的花木林下,成功套種過林下大球蓋菇和林下羊肚菌。據其介紹,這次的林下竹蓀種植示范園豐收只是一次“打樣”,隨著種植技術的成熟和推廣,未來的溫江將有更多的農民品嘗到竹蓀種植的鮮美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