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安徽省農科院蠶桑研究所攜手安徽百麓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阜陽師范大學,共同從各自資源庫中精心挑選出的3株珍貴的紅托竹蓀種質資源,隨實踐十九號衛星返回地面。
目前,這些種質資源已安全抵達安徽省農科院蠶桑研究所,準備開展后續的研究工作。此次航天育種是安徽省紅托竹蓀種質資源首次進入太空進行育種實驗,為全省食用菌種質資源的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航天育種是利用衛星、飛船等將農作物種子或生物菌種帶到太空,利用空間特殊的環境(空間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重粒子、交變磁場等因素),對植物、農作物種子、生物菌種進行誘變作用來產生變異。這一技術的突出特點是:有益突變多,變異幅度大,穩定性強,是培育高產、優質新品種和新種質資源的新途徑。
隨著竹蓀被消費者接受度日益增大,越來越多的農民和企業投入到竹蓀的種植和加工中,產業對優良種源的需求更迫切。但目前我國對于紅托竹蓀新品種的育種研究較少,在菌種生產方面仍面臨一系列挑戰,包括生產周期長、產量不足、農藝性狀穩定性欠佳,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等。
安徽省農科院食藥用菌創新中心主任張磊介紹,將充分利用航天誘變育種的特點,通過“航天育種”技術,以期篩選出能夠推動產業進步和品質提升的紅托竹蓀種質資源。這標志著安徽省繼實現紅托竹蓀工廠化種植之后,在種質資源創新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接下來,安徽省農科院蠶桑研究所菌物資源創新與利用團隊將對所回收的紅托竹蓀菌株進行變異株的初步篩選分析,以期揭示航天誘變處理對紅托竹蓀菌株的食、藥用品質性狀的影響。
后期,航天育種篩選出的紅托竹蓀新菌株將會在安徽省百麓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應用于產業化生產,通過更高的產量、更強的抗逆性和更優質的品質,為食品安全和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