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遂寧市船山區四川菌綠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內,工人們正在將海鮮菇移下菌袋,“一會兒這批海鮮菇就會出現在成渝不少地方的早市上。”技術總監張卓正說。
據悉,四川菌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坐落在船山區永河現代農業園,屬于遂寧市重點招商引資的企業,主要以種植海鮮菇為主,該企業于2014年落戶遂寧,2016年1月正式投產,同年6月,第一批海鮮菇上市。四川菌綠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產2年來,日產海鮮菇24000包,日銷售量12噸,年產值3000余萬元。成為成渝地區規模最大的海鮮菇生產企業。
海鮮菇培育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在培育和種植期間,需要嚴格掌握溫度、濕地和采光等,四川菌綠生態農業首次采用液體菌種培育,從發酵、滅菌、接種、培育等流程全部采用綠色生態的培育方式。菌綠海鮮菇上市后,品質高,新鮮度好,廣受消費者喜歡。目前菌綠生態公司2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投入費用5千萬,投入使用的2期項目將在海鮮菇觀光采摘等方面加強研究培育,在新新領域和新功能上,不斷加強技術研發。
為了進一步提高海鮮菇的產量,今年2月,四川菌綠生態農業積極與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對接,光學農業技術落戶菌綠公司,共建研發中心,探索運用光學農業改良食用菌技術。組建遂寧市珍稀食用菌光學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據介紹,該研究中心已完成三批次試驗性對比種植,效果超過預期。公司海鮮菇單產一般在0.4到0.45公斤之間,中心介入后,單產提高到0.48到0.55公斤。生長周期縮短了,品質也提升了。3月,菌綠農業與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正式簽約,合作開展光學農業技術研究,縮短海鮮菇生長周期,提升海鮮菇品質和產量。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楊春虹多次到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后,指導光學技術的應用。
楊春虹教授表示:菌綠公司科技研究成果十分有效,將重點幫助菌綠公司解決光學技術等方面難題,使光學技術在促進菌類作物生長和提高品質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并將長期性的對菌綠公司提供光學技術支撐。同時,邀請市、區科知局及菌綠公司相關人員到北京考察調研,進一步增進了解,促進“共建食用菌研發中心”項目順利開展。
菌綠農業依托科技力量的注入,不斷探索創新,提高了海鮮菇品質和產量,日產海鮮菇2.4萬包,日銷售量12噸,年產值3000余萬元。如今,該企業也成為川渝地區海鮮菇產值最大、品質最好的農業生產企業,深受消費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