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繼糧、油、果、蔬之后的第五大種植業,因其具有循環、高效、生態的產業發展特點,既符合產業發展、供給側改革的方向,又適應我國消費升級的需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黑木耳既是營養豐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國傳統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效益。近年來,隨著黑木耳栽培技術的不斷革新,生產模式及營銷方式的不斷完善,以及栽培規模的日益擴大,黑木耳已成為我國食用菌大家庭中的第二大栽培品種,在促進農民增收、解決林區下崗工人就業等方面發揮出積極作用。
近幾年,受扶持政策和效益驅動,各地發展黑木耳生產的勢頭猛增,很多西部貧困地區把發展黑木耳栽培列入了主要項目,發展規模的快速擴張帶來了原材料需求的大幅增長。同時,近兩年國家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對環境的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森林資源的利用限制越來越嚴格,黑木耳生產原材料的供需嚴重失衡,原材料緊缺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如何破解林區天然林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探索出一條生態保護、經濟建設、民生福祉和諧共贏的發展之路?“發展林下經濟是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和空間環境,以林為主,建立林下種植、養殖和森林景觀利用相結合的立體林業經營模式。我們要充分利用林區資源,大力促進林下食用菌產業創新,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中國林科院副院長、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幸良提到。
據統計,我國有近60億畝林業用地資源,其中包括45億畝林地、8億畝可利用沙地、6億畝濕地等,是耕地面積的3倍多。合理利用和開發林下資源,對于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林下經濟產品因其綠色無污染,深受大家追捧;而林下經濟因實現了從平面林業向立體林業的跨越發展,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近年來,東北林區極探索產業轉型,通過發展林下黑木耳等食用菌產業,走出了一條既保護生態又促進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實踐證明,在速生林下間作種植黑木耳,是解決大面積閑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黑木耳生性喜蔭,林地內通風、涼爽,為黑木耳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條件,可降低生產成本,簡化栽培程序,提高產量,為黑木耳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生產空間,而黑木耳采摘后的廢料又是樹木生長的有機肥料,一舉兩得。 另外,國有林區林地空間廣闊、各種生物資源豐富,發展基礎較好,發展林下黑木耳產業作為停伐后的接續產業具有巨大的優勢和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旨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統一,為我們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發展林下食用菌經濟,有利于實現我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調共進,對轉變林業經濟增長方式,延伸林業產業鏈,實現森林經營良性循環,增強林業自身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加快推動精準脫貧步伐,早日實現“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