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烏魯木齊首次在石人溝規模化試種3畝羊肚菌,預計到明年春季,市民可實地進行采摘。
據了解,羊肚菌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是世界公認的珍稀食藥用真菌,隨著其種植技術的逐漸成熟和經濟價值的發現,近年來全國羊肚菌人工種植規模急劇增長,從2012年的0.3萬畝發展至2017年的7萬余畝。
新疆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高級農藝師魏鵬介紹,2015年,新疆在伊犁河谷首次引種羊肚菌獲得成功,目前分布區域主要集中在伊犁河谷,博州、昌吉州的部分縣市及部分農牧團場,在南疆和東疆也有分布,總面積達到2000畝左右。
魏鵬說,烏魯木齊南山分布有野生羊肚菌,但沒有形成規模化種植。在自治區農業廳項目支持下,今年10月初,新疆農科院在烏魯木齊石人溝首次規模化試種羊肚菌,面積為3畝。預計到明年春季,首批試種的羊肚菌相繼出菇。
據悉,相比平菇、香菇等菌類,羊肚菌的種植環境相對簡單,林地、耕地以及大棚均能生長,不過羊肚菌“喜涼”,土壤溫度在4℃到16℃時才能生長,突然的升溫和降溫都可能影響其產量。目前,新疆羊肚菌絕大多數采用林下栽培和陸地網棚栽培,少部分為設施大棚栽培。
由于羊肚菌種植在新疆剛剛起步,技術和管理還不夠成熟,再加上氣候因素,導致羊肚菌產量不夠穩定。從畝產200多公斤到幾十公斤,也有部分種植戶的羊肚菌出現絕收現象。
作為菌類專家,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趙琪今年已經五次來到新疆,在田間地頭指導當地種植戶。他說,通過組織此次培訓班,將內地相對成熟的技術和經驗與新疆得天獨厚的資源有效嫁接,進一步推動新疆羊肚菌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