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隨著國家對燃煤取暖等環境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小北溝的再生能源顆粒廠也迎來了行業“春天”。“剛開工1個月,我們的顆粒訂單就達到了148噸。機器、鏟車、工人從早上到晚上基本不停。”北溝林場場長張寶德說,雖然訂單比去年增加許多,但是每噸650元的價格,確實沒有多大的利潤空間。“但回頭想想,全場600余萬袋食用菌包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得到了根本治理,又解決了10多名富余勞動力,這樣利場利民的工作一定要做下去,并且要做得更好。”張寶德堅定地說。
食用菌能脫貧致富,廢菌包卻污染環境?,F在,林區人已經找到了突破口。南湖經營所年產食用菌320萬袋,他們的治理措施更加簡單有效。一套分離機器、一臺鏟車,再加上三兩個工人,一天能處理約40萬袋廢棄菌包。“鏟車把菌包倒進機器,經過切割、搗碎、分離,前段出來的是鋸末子,后面是菌袋。這些都能賣到附近工廠。”副所長于偉說,廢料賣不上價,也就夠個工時費,但多年堆放河邊的菌包得到了根本解決。
東方紅林場是該局食用菌生產體量最大的單位,年產1300多萬袋。依靠食用菌賺錢已不是難事,但如何處理菌包卻成為了難題。2018年,該林場與附近鄉鎮村屯合作,招商引資建設了一處占地1500平方米的大型的新能源加工廠,場村共建破難題。“工廠預計明年落成,投產后日吞吐量可達到120多萬袋,整個地區的菌包和秸稈都能夠吃干榨凈、變廢為寶。”東方紅林場場長陳永振興奮地說。
在東京城林區還有著上萬畝的玉米和水稻種植,廢棄秸稈問題早已得到了解決。拿團山子經營所來說,風水山高效農業示范區的4000畝甜玉米訂單種植,不但賣得好,秸稈處理方式也提供了寶貴經驗。“附近放牛大戶每畝地給200多塊錢,他們拉回家當青貯飼料,剩下的等來年開春風干后,石巖發電廠就來收了,一噸還能給200來塊錢。”
未來,東京城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將繼續探索廢棄菌袋和秸稈集中治理的長效機制和“變廢為寶”的新途徑,切實將廢棄剩余物綜合治理工作抓實抓好,打好“變廢為寶”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