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瑞國,十八站森林資源管護區專業森林消防中隊副隊長、“林驛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全民創業的浪潮中,他搭上了致富的“航母”,實現了他的致富夢,由一個普通的職工變成了十八站地區遠近聞名的黑木耳養殖大戶。
2011年,十八站林業局開展了“全民創業”工程,誰先干誰先受益,誰就優先能得到林業局的優惠政策和管護區的扶持,經過考察,于瑞國有了養殖黑木耳的想法。想干就干,2011年他試種了8萬袋木耳,管護區為他提供了廠房、人力物力等大力扶持,當年年末每袋黑木耳純利潤1元,總利潤收入8萬元。經歷了收獲的喜悅,于瑞國決心把黑木耳產業做大做強。2012年,他和伙伴們制作“三級菌”40萬袋,以市場價每袋1.4元的價格賣出20萬袋,獲利10余萬元,養殖20萬袋木耳獲利20余萬元。
幾年的創業發展,于瑞國成為黑木耳養殖領域中的佼佼者。從制菌到擺放,從田間管理到采摘,他已經詳細地掌握了技術要領,他的菌孢場和養殖基地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示范戶。為了讓更多的人掌握先進的養殖技術,于瑞國利用示范戶平臺,向前來現場參觀的職工講解黑木耳養殖,帶動養殖戶學習科技知識,改進生產技術。
2012年9月,十八站森林資源管護區成立了“塔河縣林驛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建了菌孢場,購買了先進的制菌設備,使養菌室的面積達到了2000平方米,日制菌能力1.2萬袋,年制菌能力150萬袋的規模。合作社決定委托有經驗、懂技術的于瑞國承包經營菌孢場,于瑞國接下了這份“沉重”的信任。因為“菌孢廠”在兩年內要負責償還全部貸款,參與貸款的職工顧慮很大,為了打消這些顧慮,他與合作社簽訂了委托經營協議,明確了還貸責任,合作社派人員全程監督菌孢廠的生產經營。接手菌孢場后,于瑞國向管護區職工承諾,會低于市場價格將菌賣給本單位職工。2013年月10日,菌孢場設備調試成功并開始投入生產,制菌各道工序的用工全部由職工社員來完成,林業局幫扶解決了養菌用的架子問題,菌孢場實現了日制菌1.2萬袋的既定目標,生產黑木耳“三級菌”150萬袋,到了2014年,菌孢廠“三級菌”生產能力已達到年生產300萬袋規模。
于瑞國當初的一句承若激發了管護區職工養殖黑木耳的熱情,管護區70余名職工養殖木耳100萬袋,他不但在菌孢上讓利于職工,而且購買“三級菌”的職工每袋只交一元錢的的定金,剩余部分待木耳銷售后再補齊。為了讓職工有一個好收成,于瑞國義務當起了現場技術指導員,起早貪黑到養殖基地觀察木耳養殖情況,隨時為職工們解決各類技術難題。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規范了養殖流程管理、擴大了養殖規模,大棚數量增加到30棟,養殖吊袋木耳45萬袋,地栽木耳30萬袋,蘑菇、靈芝、猴頭等菌類10萬袋。
合作社的食用菌產業鏈正在成型,產供銷管理模式也有很大提高,可于瑞國深知,想要將食用菌產業立足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需要將產品品牌化、銷售模式多元化、更要將產品價值深度化。目前他計劃注冊合作社自己的商標,建設規范的流水線進行生產加工,打造真正的黑木耳品牌。在“互聯網 ”發展趨勢下,他積極尋求與電商平臺合作,促進食用菌宣傳推廣、銷售服務的升級,在大慶卓創多媒體公司的銷售寶上創建了合作社的網站,使深山中的優質木耳得到更廣泛的關注。
于瑞國通過自身的學習與積累,與職工齊心協力,使合作社發展之路更加寬廣,為職工增收致富奠定更加長期和堅實的基礎,在他的帶領下,食用菌產業必定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