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談夢嬌 特約通訊員 董海龍 )日前,記者了解到山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常明昌教授《把小蘑菇做成科技扶貧大產業》的科技扶貧先進事跡入選科技部匯編出版的《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科技扶貧100個典型案例》,是全省高校唯一入選者。
常明昌教授34年致力于食用菌教學、科研和成果轉化,不僅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而且在全省40多個縣(市、區)進行了科技扶貧和科技成果轉化,幫助地方創造社會經濟效益達36億多元?;谒诳萍挤鲐毠ぷ髦凶鞒龅耐怀鲐暙I,先后被授予“中國科技扶貧十五年杰出貢獻者”“國家科技部振華、王義錫科技扶貧獎”“九三學社全國科教服務、扶貧支邊先進個人”“山西省脫貧攻堅創新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小蘑菇新農村行動突出貢獻者”“全國食用菌行業科技扶貧帶頭人”“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十大科技傳播標兵”等榮譽稱號。
1999年至2000年,他到國家級貧困縣—安澤縣蹲點扶貧,先后100多次去安澤,行程6萬多公里,累計工作9個多月,手把手地教農民陸續建成30個大型食用菌生產基地,兩年為全縣新增產值4000多萬元。2010年以來,國家級貧困縣—廣靈縣縣委縣政府聘請他擔任食用菌產業技術總顧問,他指導北野食用菌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反季節生產香菇、山西凱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黑木耳……,通過幾年的發展,廣靈縣已成為“中國食用菌優秀主產基地縣”,發展日光溫室大棚3000多棟,露地黑木耳3000多畝,菌袋年生產能力8000萬袋,認證有機產品4個、綠色產品2個、無公害產品2個,食用菌年總產量達2萬噸,帶動農戶5000余戶,戶均年增收近萬元。特別是2005年以來,他帶領團隊先后攻克了金針菇、杏鮑菇、北蟲草、銀耳、海鮮菇、繡球菌和雙孢菇的工廠化生產關鍵技術,2個食用菌新品種通過省級認定、7項科研成果通過省級鑒定,16項地方標準已經發布,并在全省進行了示范推廣。
成功的的示范效應吸引了一批原來從事煤、焦、鐵、地產行業的企業投資現代化食用菌生產,從而帶動了山西食用菌產業的大發展。他不僅幫助這些原來從事煤、焦、鐵、地產行業的企業順利實現了產業轉型,而且率團隊先后指導31家企業建立了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其中年產值過億的有6家,上市企業1家。2010年他作為首席專家建立了山西省現代農業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引領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全省食用菌產業由2009年的總產量9萬噸、產值5億元發展到2017年的總產量33萬噸、產值突破26億元,特別是食用菌工廠化水平走到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