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黃田鎮中濟村的灰樹花基地里,菇農們正忙著采摘、晾曬秋季灰樹花。盡管吳克甸退休了,但他經常“閑不住”去給菇農做技術上的指導。這個基地每年生產80多萬袋菌棒,采收的灰樹花部分銷往國內各大市場,剩下的加工成食品和藥品。
一直以來,香菇是慶元食用菌產業的“龍頭大哥”,消耗闊葉林木屑用材巨大,菇農“荷包”鼓了,生態環境也受到了影響。為解決保護生態環境與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矛盾,2013年,慶元縣鼓勵菇農香菇栽培分工化、規模化、工廠化,運用新工藝、新技術推動食用菌產業轉型,使得全縣以香菇為主、其他食用菌為輔的多品種共同發展的生產格局進一步優化。
慶元不斷通過轉變食用菌產業“食性”,食用菌“大家族”頻添“新成員”,如灰樹花、銀耳、黑木耳、竹蓀、羊肚菌等“后起之秀”紛紛亮相,占據了慶元食用菌1/3的產業總量,其中灰樹花更是占據了全國近9成的市場份額。
“目前,慶元食用菌產業鏈不斷延伸,食用菌產品逐步向保健、休閑零食、藥用等多元方向發展,產業供應也越來越豐富。”吳克甸說,這個小山城從當年的“一窮二白”,到現今擁有出口食用菌企業16家,出口備案基地32個,年產值超過11億元,他深感欣慰和自豪。
眼前的慶元,正呈現出“百菌齊放”的盎然局面,更利用科學的辦法實現森林蓄積量大于消耗率,從此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景也更美了。
2018年,慶元縣食用菌生產規模達1.15億袋,其中香菇7560萬袋,灰樹花1570萬袋,黑木耳1420萬袋,其他珍稀菌類950萬袋左右,食用菌產量9萬噸(鮮)。食用菌產業(一、 二、三產)總產值35.5億元,其中一產產值5.1億元,二產產值增長到15.4億元,食用菌加工規上企業產值11.2億元,同比增長6.8%,三產產值15億元。產品主要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全縣從事及相關產業企業(合作社)食用菌企業388家,從業人員7萬多人,其中,加工型企業80多家,省級農業龍頭骨干企業8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有4家,縣級農業龍頭企業有7家。
一朵朵小菌傘,就這樣讓慶元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近一年中,慶元全縣旅游總收入達19.25億元,其中以食用菌文化為主題概念的旅游接待人次占總體三成以上。食用菌產業正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這也讓慶元香菇走向世界的舞步更加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