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市食用菌野生資源和生產原料都很豐富,擁有四十余年栽培食用菌的歷史。早期栽培栽培方式為段木栽培,栽培的品種有黑木耳和香菇,后來發展平菇袋栽培。上世紀八十年代,滑子菇出口形勢較好,大面積發展滑子菇簾栽,栽培棚為竹木結構。進入新世紀,栽培棚室結構由竹木發展為鋼筋骨架,新建了工廠化生產企業1家。近兩年,一家一戶的分散型栽培模式逐漸被規模化栽培基地取代。栽培品種隨著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有的年份數量多,有的年份數量少,目前栽培品種有香菇、黑木耳、滑子菇、杏鮑菇、平菇、白靈菇等品種,其中排在前兩位的是香菇和黑木耳。2017年鳳城市食用菌栽培(全部為設施栽培)面積1643畝,產量14779噸,產值13409萬元,效益4496萬元。
秸稈基料化利用技術是指利用農作物秸稈作為基料生產食用菌技術。該技術現已成熟,增加了食用菌生產的基料來源。同時,秸稈種植過食用菌后的菌渣,由于菌體的生物降解作用,氮磷等養分的含量也顯著提高,因為可作為優質肥料用于農業生產。這項技術的應用推廣,使農業資源多級利用、增值、既可大量利用作物秸稈,減少環境污染,又可增加農民收益。
鳳城市2018年被省農委列為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其中秸稈基料化利用消耗秸稈2萬噸,通過秸稈-菌棒—有機肥—還田—玉米生產—秸稈的循環鏈模式有效的帶動我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為更好地推進鳳城市秸稈綜合利用進程和促進食用菌秸稈基料化利用,通過產業聯盟做大做強鳳城市食用菌產業,鳳城市農經局聯合大業食用菌有限公司舉辦食用菌秸稈基料化利用產業聯合社籌備暨技術培訓班。該聯合社成立后,成為全省首個食用菌秸稈基料化利用的產業聯合社。
食用菌秸稈基料化利用產業聯合社是一個由農民合作社組成的聯合社,同時邀請省農科院、沈陽農業大學、丹東農科院的相關專家擔任合作社專家顧問。
聯合社現已入社合作社160余戶,通過微信群發布各種信息、統一鳳城食用菌行業規范,各合作社將秸稈基料化應用通過影像形式發布到微信群,更好的便于溝通和管理。目前適用的菌種主要有平菇、杏鮑菇、白靈菇、滑菇、冬菇等,每個菌棒適用比例約為30%左右,制作菌棒1000多萬棒。(作者:佟圣胤、王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