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獲悉,利用麻類副產品工廠化栽培靈芝、羊肚菌、榆黃蘑等珍稀食用菌,產量高、周期短、成本低、品質好,通過梯次開發,榆黃蘑菌渣二次發酵后制成脫色劑效果好,靈芝菌絲體液體經深層發酵后會形成抗氧化、美白生物活性高的化妝品原料。
長期以來,麻類作為傳統的纖維原料作物,占生物量約85%的副產品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導致麻類產業的經濟效益有限。利用麻類副產品做栽培基料,可有效促進麻類副產品資源化利用,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研究表明,利用麻類副產品工廠化栽培靈芝、羊肚菌、榆黃蘑、猴頭菇、茶樹菇、秀珍菇、真姬菇等珍稀食用菌,與未加入麻類副產物培養基相比,栽培周期縮短11%-21%,栽培生物學效率可達70%左右,高于棉籽殼栽培效率50%左右,栽培產品以羊肚菌為例,蛋白質含量提高了21.4%,脂肪含量降低了2.4倍。首次發現麻類副產品培養基能提高木質素降解酶蛋白表達水平與酶活性,木質素降解酶的活性與產量呈正相關,為篩選合適的培養基、提高食用菌生物學效率奠定了理論基礎。與此同時,通過梯次開發,榆黃蘑菌渣再次利用,做成脫色劑,與市售脫色劑相比,效果相當,但成本低,得到最后的脫色液進行剛果紅和靛藍脫色,脫色率分別達到59.66%和50.07%;研究還發現,靈芝菌絲體液體深層發酵后制成的靈芝發酵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美白活性,研究形成化妝品級靈芝發酵液生產模式,降低對靈芝子實體的依賴程度和化妝品功效原料成本,促進靈芝產業和化妝品產業的發展。
2014年以來,在院科技創新工程、麻類產業技術體系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支持下,麻類所農產品加工微生物遺傳改良與應用創新團隊與食用菌企業開展緊密合作,通過食用菌品種篩選、栽培技術優化和基質降解機制研究,確定了麻類副產品栽培靈芝、羊肚菌、榆黃蘑、秀珍菇、真姬菇、猴頭菇食藥用菌及其梯次利用的技術參數。同時,分析了靈芝子實體與菌絲體發酵液的活性物質特性,研創了靈芝菌絲發酵液生產化妝品原料新工藝,實現了食用菌梯次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