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是國家級的貧困縣。今年四月,烏什縣村民古麗麥熱木和村里的其他40多戶一起,每戶購買了2000個黑木耳的菌棒,在村里搭起了大棚。成本2.7元一個的菌棒,政府扶貧資金承擔2.2元,農民只需要掏半塊錢。不出意外,到今年年底,戶均可增收5000塊錢,便能脫貧“摘帽”。不僅如此,富余的勞動力還可到附近新建的黑木耳生產企業上班,每個月工資有3000多元。
據浙江衢州市援疆指揮部的指揮長祝升明表示,他們已累計投入1550萬元的援疆資金,在新疆烏什縣建成了年生產能力261萬棒的菌棒生產線,并且設立了19個黑木耳種植點,覆蓋1305戶的貧困家庭。
此前,在阿克蘇地區,也不是沒有食用菌的種植經驗,在溫宿縣,就曾有人種出過香菇和猴頭菇,但由于氣候條件所限,黑木耳卻一直沒能規模化地生產。
在2017年,來自浙江省科技廳的援疆干部葉祥發,在參觀當地蘋果園時,看到工人們正在修剪蘋果樹枝,而剪下來的廢枝被堆在路邊,要么爛在地里,要么燒了污染環境。葉祥發靈機一動,這些廢枝正是加工生產成黑木耳菌棒的好原料!按照浙江生產黑木耳的配比測算,兩斤半的果樹廢枝,就能加工成1根菌棒,而1根菌棒就能產生3.5元的收益。
據了解,阿克蘇地區有著種植黑木耳的天然優勢,因為這里晝夜溫差大,干濕交替,不像在潮濕的南方那樣,菌棒可能出現爛棒現象。葉祥發又設計了一條從“果樹枝條——木屑——生產菌棒——種植黑木耳——收集菌渣——制作菌肥——培育果樹”的生態循環經濟路線,并把項目設想向浙江省科技廳作了匯報,得到充分支持。
為此,浙江省科技廳還破例成立了浙江首個跨區域幫助兄弟省區解決重大技術難題的省級重大科技研發項目——“邊疆干旱地區果園套種黑木耳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大大增強了技術支撐。
與此同時,浙江省援疆指揮部也推出了“萬畝億元”工程,每年拿出專項資金扶植阿克蘇地區黑木耳產業。從2017年的小試牛刀,到2018年逐漸推廣,再到2019年,全面鋪開。小小的黑木耳,一下變得大有可為,儼然有望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2019年5月31日,由浙江援疆資金投入的新疆阿克蘇地區“萬畝億元”工程技術中心正式揭牌。這個設立于新疆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阿克蘇校區的實驗室,代表著阿克蘇正式有了自己的黑木耳研發基地。
2019年春季,整個阿克蘇地區生產菌棒1千萬個,到6月10日,能下地400萬個,到今年年底,則將在100個貧困村5000戶貧困家庭中開展試種示范。等到這些黑木耳長成后,浙江省及各市援疆指揮部還將通過“十城百店”工程替他們打開銷路。屆時,阿克蘇的黑木耳將直接出現在浙江乃至全國的直營店和超市,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