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現狀
目前,康縣食用菌產業已覆蓋18個鄉鎮2萬余農戶,有8萬余人從事食用菌產業開發,以黑木耳、香菇、天麻、平菇、猴頭等為主的人工栽培食用菌達30多種,探索出了食用菌袋料栽培生產技術,食用菌栽培原料已經由過去的以椴木林為主,擴展到廣泛利用農作物秸稈、果樹枝椏、林產品下腳料等,食用菌袋料栽培規模達到100萬袋,各類鮮菇產量達到100萬公斤,產值600萬元以上。培育了一批如康縣興源土特產公司、康縣信康經貿有限公司等加工企業,加工品種達到30多種。食(藥)用菌年產量達到1000噸,產值1億元以上,食用菌產業人均收入達到500元以上。
二、前景分析
(一)發展優勢
優越的自然條件、豐富的品種資源、悠久的栽培歷史、健全的工作機構及積累的實踐經驗,使康成為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理想區域,發展食用菌產業具備濃厚的社會文化積淀和優越的自然氣候條件。
1、林種資源豐富。一是康縣每年撫育產生的枝椏及作物秸稈、修剪的核桃枝條、桑樹枝椏、核桃果殼超過300萬噸,可生產加工食用菌袋料1億袋。二是康縣有林木真菌資源600多種,為以后的研究開發提供了豐富的種質資源。
2、氣候條件優越。一是康縣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2.6℃,無霜期240-260天,降雨量800—1000mm,相對濕度75%以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具備發展食用菌生產的適宜氣候條件。
3、技術基礎扎實??悼h有食用菌科研基地4300㎡,生產廠房2000㎡,試驗示范場2000㎡,有專業技術人員7人,其中工程師1人,助理工程師4人。建成了24類130個品種的良種庫,能夠支撐和帶動全縣食用菌產業健康發展。
4、食用菌產業符合生態農業的發展要求。食用菌生產投入小,產出高、周期短、見效快,是農民快速致富的好項目,投入產出比在1:3至1:5之內。具有“不與農爭時、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占地少、用水少、投資小、見效快的特點。”另外,生產后的下腳料分解腐熟后可轉化成優質有機肥直接還田,不僅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還能極大地減少因焚燒農作物秸稈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二)制約因素
一是思想認識有誤區。在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旺盛時期,沒有解決好銷售、保鮮、烘干、保價收購等問題,市場價格波動給產業發展帶來打擊,從而使部分干部群眾缺乏理性分析,認為食用菌產業沒前途,使產業處于受打壓狀態。
二是扶持引導不給力。由于政府對袋料栽培的扶持引導不足,沒有解決好投入、技術、營銷、服務、倉儲和應對市場波動等一系列問題,致使群眾即使看到了發展袋料食用菌生產的潛在效益,但由于對相關問題的懷疑及能力不足,也使他們不敢放手發展袋料食用菌生產。
三是產業化經營水平低。康縣食用菌栽培生產加工企業少,缺乏優勢拳頭產品,規??偭啃?,營銷隊伍不健全。四是服務體系不健全??h上雖然成立了食用菌產業開發技術服務中心,但是人員編制少,技術力量單薄,技術服務無法顧及千家萬戶,未建立鄉(鎮)村技術服務網絡體系,嚴重影響了康縣食用菌栽培技術的全面推廣和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發展布局及目標
(一)思路目標。圍繞把康縣建成食用菌產業大縣的戰略布局,立足食用菌資源總量,依靠科技進步,實施特色產業開發戰略,走“區域經濟規?;?、規模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之路,力爭在“十二五”期間,通過建立食用菌特色產業帶,實行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管理、區域化調控、市場化運作,使食(藥)用菌的總產量突破8000噸(鮮品),總產值超過2億元 ,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做出貢獻。
(二)發展布局。今后康縣食用菌產業發展要重點突出“三片一區”,實現統籌可持續發展。一是在南部的陽壩、銅錢、三河、兩河、白楊等鄉鎮建成以木耳、香菇生產為主的林木枝椏袋料食用菌生產基地,通過推廣新型栽培技術,努力提高單產,實現食用菌椴木栽培向袋料栽培的轉化。到2015年,袋料木耳栽培規模達到500萬袋,產量達到500萬公斤;同時在南部的林緣地區,建立豬苓袋料栽培基地,栽培規模達到10萬平方米,產量達到20萬公斤。二是在中部的城關、岸門口、王壩、碾壩等鄉鎮,以平菇、金針菇、猴頭菇等為重點,建成連片草腐袋料栽培食用菌基地。到2015年,草腐袋料栽培食用菌規模達到400萬袋,產量達到400萬公斤。三是在北部的長壩、大堡、寺臺、云臺、迷壩等鄉鎮建成果桑枝椏類袋料食用菌生產帶。到2015年,袋料香菇生產規模達到1000萬袋,產量達到1000萬公斤。四是建設名優食用菌生產片區。以城關片為重點,積極推動以雙孢菇、白靈菇、雞腿菇為代表的草腐菌和羊肚菌、榆黃蘑、桑黃等名貴藥用菌的發展,到2015年,名貴品種及珍稀食(藥)用菌規模達到100萬袋,產量達到100萬公斤。
四、發展的對策及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保障產業發展。縣上要成立自上而下的“康縣食用菌產業開發領導小組”??h級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農牧、林業、科技、食用菌中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全縣食用菌整體規劃、設計、項目資金使用管理及組織開展技術指導、培訓。各有關鄉鎮要及時組織當地群眾開展生產,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二)健全機構,強化服務職能。一是要在全縣成立鄉級服務站和村級服務點,形成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體系,使服務能力延伸到產業發展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建立檢驗監測體系,嚴把產品質量關,實施市場準入制,定期對產品進行抽檢,不斷提高食用菌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三是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把食用菌產業開發納入全縣經濟工作的考核范疇,制定可行的考核細則,加強產業開發管理。
(三)強化科技支撐,提升開發水平。積極引導企業與國內、省內科研機構、大專院校聯合開展食用菌科研,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投資主體的新型研發機制;同時大力引進和培養食用菌產業人才,造就一批栽培、研發等方面的專家能手,為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加快新品種的引進研發力度,提升食用菌產業開發水平。
(四)突出重點區域,狠抓典型示范。在城關、云臺、兩河、白楊、銅錢等鄉鎮,新建生產規模在5000袋以上的袋料食用菌生產示范點10個以上,新發展袋料栽培食用菌專業鄉、專業村 14個,每個村新發展袋料栽培食用菌專業戶10戶,建成集中連片栽培示范塑料大棚30個。
(五)壯大龍頭企業,提高經營水平。一是加大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在資金、稅收、補貼、獎勵等方面給予照顧和傾斜,促進食用菌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二要積極發展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經紀人隊伍及各種中介服務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逐步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訂單保險、協會引導”的利益聯結模式,5年新發展食用菌合作社10個以上。三是制定完善袋料食用菌生產、加工、儲藏運輸及包裝等標準,推進生產方式向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專業化轉變。
(六)加大資金投入,提供有效支撐??h級財政每年安排至少100萬元的專項基金,用于縣級食用菌開發中心擴建及加工能力提升改建、重點鄉鎮配備秸桿粉碎機、蒸氣爐等設備以及新產品研發、科技培訓工作。對食用菌產業大戶要重點扶持,每個生產大棚補助金額要達到0.5萬元以上。
(七)強化品牌戰略,拓展市場領域。在全縣重點鄉鎮建立起上下連通的信息網絡,加強與外界的信息溝通,宣傳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介紹食用菌產品市場行情,讓菇農及時掌握國內外信息,充分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積極性。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專業市場, 5年內新建專業市場5個以上,開發食用菌品牌5個以上,知名品牌2個以上。
(八)合理利用資源,推廣先進模式。大力推廣袋料栽培食用菌生產模式,實現食用菌椴木栽培向袋料栽培的有效轉化,推行沼菌結合模式,普及沼氣生產知識,以沼代薪,節省林木資源發展袋料食用菌生產;推行林業資源綜合利用模式,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大力培植速生林資源,加大后備資源的培育,為產業發展提供資源基礎。
(九)轉變思想觀念,推動跨越式發展。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都能了解和認識食用菌產業在提高農民收入、吸納農村勞動力、促進農村環境和生態建設、增強食物安全保障能力、增進人體健康等方面的效應和貢獻,讓人們熟知食用菌的營養和保健功效。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并支持食用菌產業發展,強力推進我縣食用菌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康縣食用菌開發中心 楊廣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