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柞水縣堅持把木耳產業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啟動實施了木耳產業“1153”計劃和特色產業提升八大行動,今年在全縣8個鎮42個村栽培木耳7500袋,預計產量3750噸,產值1.95億元,將全縣7140戶貧困群眾鑲嵌在集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上,使小木耳真正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突出特色,精準選定木耳產業。縣上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把木耳產業作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大力實施木耳產業發展“1153”計劃。建成了5條千萬袋菌包生產線、1000個木耳吊袋大棚、42個百萬袋木耳示范基地,形成了木耳產業規?;⒃O施化、工廠化的發展格局。
科技引領,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搶抓科技部定點幫扶和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結對幫扶機遇,積極與陜西省科學院、吉林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合作,建成木耳研發中心和李玉院士工作站,成功引進培育黑威15等珍稀菌品種,推廣吊袋式、塔栽式等木耳栽培新模式。今年開展木耳科普宣傳120場次、木耳生產技術培訓160場次,培養木耳科技從業人員50人,為木耳產業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興建小鎮,助推三產融合發展。累計投資2.45億元,按照“門戶區、示范區、觀光區、生產區、加工區”5大片區布局,建成總面積2800畝的木耳小鎮。小鎮配套建設了木耳采摘園、木耳博物館,吸引陜西秦峰、金鑫農業等10多家知名企業入駐。小鎮自建成以來,周末日均吸引游客觀光1000多人次,2018年順利通過國家3A級景區評定,成為全市休閑農業發展的典范。
培育龍頭,做靚木耳國家品牌。深入推行“支部+‘三變’+集體經濟+貧困戶”精準扶貧模式,培育中博、野森林等8家龍頭企業和3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了京東、淘寶柞水特色館,在南京、西安設立了扶貧專柜。柞水木耳參展香港“創科博覽2018”,成功入選央視“國家品牌計劃”“2019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首批100噸木耳出口哈薩克斯坦,實現了柞水農產品出口零突破。
防范風險,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推行借袋還耳、借棚還耳“兩借兩還”模式和三資股份、租賃分包、產業領養、勞務用工、產品訂單、開展服務的“六型聯結”機制,大力推廣“木耳保險”。截至目前,全縣木耳產業實現了保險全覆蓋,1262戶貧困群眾通過“兩借兩還”模式栽植木耳1400萬袋,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3260戶貧困群眾通過“六型聯結”模式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