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領域)項目指南編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實施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科技助力精準脫貧為總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升現代化農業科技創新水平為目標,重點圍繞有機旱作農業、功能農業(食品)、農產品精深加工以及構建“南果中糧北肉”出口平臺等領域的創新需求,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在充分征集社會需求、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形成了《2019年度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領域)項目申報指南》,現面向社會公開發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支持領域
2019年度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領域)以擇優競爭的方式組織,按照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兩類組織推薦。
(一)重點項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發展以“有機”引領的旱作農業是我省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圍繞耕地質量提升、旱作農田降水資源高效利用、生態植保調控、抗逆優質種質資源創制、農藝農機配套融合等關鍵技術創新環節,構建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按照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全政策鏈扶持的思路,以骨干企業為龍頭,以現代農業科技為支撐,以園區建設為載體,聚力打造釀品、飲品、乳品、主食糕點、肉制品、果品、功能食品、保健品等產業集群,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技術保障。
重點項目應整體申報,必須涵蓋該項目下所列示的全部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主要關鍵技術要突出創新性和先進性。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組織優秀團隊申報,應具有較好的前期研究基礎和明確的應用目標,能夠形成產業化應用示范,項目財政支持經費采取分年度下達,未入選的項目不再參與一般項目的評審與立項。
(1)山西有機旱作生態植保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研究內容:針對我省主要糧果(小麥、玉米、蘋果、梨)作物,研究有機旱作條件下病蟲草害發生特點與規律;研發以生態調控為核心的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新技術;研發栽培、整型修剪與植保協同增效控制病蟲草害發生的生態植保新技術、新產品;研發重大害蟲物聯網智能化監測預警技術;優化集成植保綠色生態+生物防治+安全治理的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機旱作生態植保技術體系。
考核指標:研發糧果主要病蟲害有機旱作綠色防控關鍵技術3-4項;研發基于生態植保技術為核心的綠色防控新技術3-4項;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機旱作生態植保技術體系2-3套,并制定相關標準2-3個;建立50-100畝的核心示范田(園)2-3個,示范田(園)內化肥減施10%,農藥減施20%,果園透光率達20%以上;申請發明專利2-3項。
(2)藝機一體化耕地質量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旱區農田土壤肥力不足、耕層結構與蓄水能力較差、有機肥源短缺及畜禽糞污面源污染問題,研究土壤擴蓄增容、提升耕層質量的深松與深松年限技術;研究畜禽糞污有效堆腐、農田就近肥料化處理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果園廢棄果枝肥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利用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不同作物有機肥田間施撒機械設備;集成藝機一體化耕地質量提升綜合技術模式并示范應用。
考核指標:研發畜禽糞污處理機械裝備2-3件;集成藝機一體化耕地質量提升綜合技術模式2-3套;示范200-300畝,有機肥替代化肥率達到15%-25%,果園示范區耕層土壤有機質三年提升1-2g/kg;制定標準1-2項,申請發明專利2-3項。
(3)主要農作物抗逆優質種質資源創新與發掘。
研究內容:針對大豆、小麥、谷子等主要糧油作物,采用雜交、誘變、基因編輯等現代種質創新技術、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一年多代等高效育種方法,創制具有突出特點的抗旱、抗寒、抗病、耐瘠薄、早熟、優質等新種質材料,提供育種家應用。采用芯片技術、SSR和KASP標記對我省小麥、谷子“名優”、“骨干”品種及其衍生后代進行精確的基因型鑒定,在表型精確鑒定的基礎上系統研究品種在基因組水平上的遺傳本質和特點,挖掘發掘育種關鍵位點,創制優異種質材料。
考核指標:篩選優異種質100份以上,創制抗旱、抗寒、抗病、耐瘠薄、早熟、優質等新種質30份以上;資源分發利用300份次以上;申請發明專利2-3項。
(4)小麥雜種優勢利用技術與強優勢雜交種創制。
研究內容:立足山西南部麥區(國家黃淮冬麥區)和中部麥區(國家北部冬麥區),利用三系法、二系法和化殺法,創建雜交小麥不同雜種優勢群,挖掘雜交小麥核心種質,建立親本快速選育、雜交種組配、種子高效生產等新技術,培育強優勢小麥雜交種。
考核指標:創建小麥雜種優勢類群;鑒選和創制優良親本5-10份,其中不育系不育度達到99%以上、制種異交結實率達60%-70%,恢復系對不育系的恢復力達到92%以上,化殺法制種純度達92%以上;培育小麥強優勢雜交組合2-3個,比對照品種增產10%以上;申請發明專利 2-3項。
(5)丘陵山地專用農機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開展丘陵山地拖拉機、播種機、農機裝備智能控制系統研究,解決丘陵山地作業機組行走機構、懸掛機構的山地適應性、姿態自動調整、動力傳遞與高效驅動、多點動力輸出、自適應種床制備、智能化控制和自主作業等關鍵技術,實現丘陵山地農業裝備的高通過性、高穩定性、高地形適應性。
考核指標:突破車身自調平和山地行走等關鍵核心技術3-4項;創制山地拖拉機1種、配套農機具2-3種,適用于15℃以下的坡度作業,播種深度合格率提高5%-10%;制定標準1-2項,申請發明專利3-5項。
(6)優質小麥及特色雜糧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山西特色雜糧(谷子、高粱、馬鈴薯、蕎麥、藜麥、燕麥、胡麻等)功能性成分挖掘不足,精深加工共性關鍵技術落后,產品方便性、連食性、適口性較差等問題,利用我省優質小麥和特色雜糧優勢,開展雜糧功能成分挖掘、加工適應性以及功能性食品開發等研究;工業化主食糕點與傳統面制食品功能提升、新型功能食品創制及傳統發酵制品(酒、醋)現代技術改造與過程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究;加工過程有害物質識別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建立功能性成分高值化利用和產業化加工技術體系,并進行產業化示范。
考核指標:形成特色雜糧主要功能成分的提取技術及分析方法3-5項;創建釀造品、主食糕點等精深加工共性關鍵技術3-5項、有害物質控制關鍵技術2-3項;創制功能化、工業化特色釀造品、主食糕點新產品3-5個,與2-3個企業合作示范;制定產品標準3-5項,申請發明專利3-5項。
(7)主要果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
研究內容:針對山西特色果品(蘋果、梨、紅棗、沙棘、核桃、山楂、杏、桃等)采后貯藏保鮮技術水平較低,精深加工共性關鍵技術落后,功能產品創制不足等問題,開展果品產地商品化處理和品質控制技術開發研究;特征性功能成分挖掘與利用研究;多元特色飲品、發酵制品、脫水粉片干、低鹽糖腌制品等全果休閑功能食品的短鏈簡化創制關鍵技術研究;果品加工過程標準與質量控制技術研究;加工副產物生物開發利用技術研究;加工專用品種篩選及示范;建立果品加工產品的高值化、多樣化利用和產業化技術和示范體系,推動果品出口平臺建設創新。
考核指標:形成特色果品保鮮、品質分析和調控、功能成分研究技術及方法3-5項;創建果品、飲品等精深加工共性關鍵技術3-5項、標準與質量控制技術2項;創制高端果品、特色飲品加工新產品3-5個,與2-3個企業合作示范;制定產品標準2-3項,申請發明專利3-5項。
(8)主要畜禽產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畜禽(牛、羊、豬、雞等)產品(肉、蛋、奶)技術工藝研究薄弱,傳統加工工藝工業化程度較低等加工關鍵技術問題,開展宰后肌肉食用品質形成機理與調控技術,中西式肉制品加工過程品質保持和控制技術,肉制品低溫滅菌防腐保鮮技術研究;開展乳制品專用益生菌選育及功能開發,新型奶粉、發酵乳制品、益生菌制品等產品研制;畜禽產品有害殘留物檢測技術及質量安全控制研究;畜禽產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理論與加工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形成特色畜禽產品品質調控技術3-5項;創建乳制品、肉制品等精深加工共性關鍵技術3-5項、有害物質控制關鍵技術2-3項;創制特色肉制品、高端乳品等新產品3-6個,與3-5個企業合作示范;制定產品標準3-5項,申請發明專利3-5項。
(9)藥食同源核心資源功能挖掘與加工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針對山西藥食同源核心資源基礎研究薄弱、功能性挖掘不足、產品功效不明等瓶頸問題,開展藥食同源動植物資源(山楂、杏仁、沙棘、阿膠、棗、桔梗、菊花、黨參、黃芪、連翹等)功能成分挖掘及量效、構效關系研究;功能性成分提取和營養富集技術研究;加工適應性與現代加工技術下活性物質調控技術研究;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特膳食品及高端提取物產品創制關鍵技術研究;食品功效評價研究;建立藥食同源核心資源加工利用和質量安全控制技術體系。
考核指標:形成藥食同源動植物資源等主要功能成分的提取和營養富集技術3-5項;創建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等精深加工共性關鍵技術3-5項、有害物質控制關鍵技術3-5項;創制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特膳食品等3-5個,并與2-3個企業合作示范;制定產品標準3-5項,申請發明專利3-5項。
(10)珍稀食藥用菌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山西特色野生臺蘑資源收集,開展遺傳多樣性研究并確定野生臺蘑分類地位;適合我省氣候特征的黑皮雞樅菌、山西野生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馬鞍菌等野生食用菌人工馴化栽培技術研究;高值化臺蘑、馬鞍菌、羊肚菌珍稀食用菌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及作用機理研究;山西珍稀食藥用菌功能評價體系構建、高附加值功能產品開發。
考核指標:收集山西特色野生臺蘑資源100份以上,明確其遺傳多樣性及分類地位;培育與篩選出高值化臺蘑1-2種;形成適合山西氣候特征的黑皮雞樅菌、山西野生羊肚菌、馬鞍菌等珍稀食用菌高產栽培技術2套;構建山西珍稀食藥用菌功能評價體系1套;開發高附加值功能產品1-2個,“菇+”復合功能產品4-5個;制定標準3-5個,申請發明專利3-4項。
(11)城郊高效農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以美景構建、先進技術、綠色產品、觀光采摘、休閑體驗、科普基地為目標,開展特色果蔬、觀賞植物資源發掘、品種引進與鑒選;設施功能果蔬綠色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景觀農業創意研究與示范;智慧農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城郊農區污染物防控技術研究與示范;挖掘現代農業多功能特性與增值潛力。
考核指標:研究集成設施果蔬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綠色生產關鍵技術3-5項,減肥減藥10%-20%;構建果蔬智能化無土栽培、環境控制、工廠化育苗和生產技術3-5種;建設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園區和農作物資源圃1個;形成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和污染物監測技術1套;制定標準3-5個,申請發明專利3-5項。
(12)雁門關農牧交錯帶農牧循環模式及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鹽堿地優質飼草豐產栽培與調制技術;糧草輪作技術與糧-草-畜配置模式;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牛羊優良品種高效繁育技術;牛羊健康養殖及重要疫病防控技術;功能性飼料加工技術;飼用抗生素替代技術;優質功能畜產品生產調控技術;投入品(飼草、飼料、獸藥)功能成分標準化檢測技術;建立草畜一體化優質功能牛羊肉、奶生產體系。
考核指標:形成雁門關農牧交錯帶鹽堿地飼草高效生產技術1套;創制糧-草-畜一體化循環利用生產模式1個;構建奶牛、肉牛和肉羊高效繁育體系各1套;形成牛羊健康養殖技術及主要疫病防控技術各1套;研制功能性飼料2-3種和抗生素替代品2-3種,研發功能畜產品3-5種;制定標準5-8項,申請發明專利3-5項。
(13)農村改廁及糞污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研究內容:開展我省不同區域農村廁所應用現狀調查研究;研發適合于我省農村的旱廁技術和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不同區域農村廁所適宜技術與模式研究;廁所糞污與生活污水集中治理技術與裝置研發;制定相關標準規范及產業化推廣模式,開展成套技術應用體系集成示范。
考核指標:突破生態衛生旱廁建造及資源化利用關鍵核心技術3-5項;提出適宜我省農村廁所及糞污處理技術模式4-5項;改廁后糞污無害化處理率100%;制定標準3-5項,申請發明專利1-2項。
(二)一般項目
一般項目圍繞我省區域(縣域)優勢與特色,開展主要農作物、雜糧、果蔬、道地藥材、花卉、林木等的新品種(系)選育、高效栽培研究;優良畜禽水產的品種資源保護、種質創新、新品種(系)選育和規?;?、標準化健康養殖技術體系研究;傳統特色食品功能提升、食品營養組學與溯源;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與源頭阻控研究;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防災減災研究;現代農業裝備技術研究;農業大數據與精準農業研究等。實現農業產業技術集成與迭代創新,帶動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鼓勵以產學研合作方式聯合申報,在同等條件下,傾斜支持低收入群體集中的財政困難縣及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龍頭企業申報的項目。
二、申報要求
(一)申報資格條件
1.申報單位為山西省內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必要的研發條件和較強的產業化能力,誠信狀況良好,運行管理規范。
2.項目負責人須是在職在崗的科研人員,并有三年及以上與項目相關的工作經歷,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良好的信譽,研發團隊要結構合理、任務分工明確。
省級單位申報的項目,項目負責人須具有副高以上技術職稱資格(含副高)或博士學位;市、縣級單位申報的項目,項目負責人須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含中級)或碩士學位。
3.項目申報單位及項目申報人須嚴格按照《山西省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辦法》、《山西省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申報和評審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和要求組織申報。預算編制精確、合理,堅決杜絕虛假預算。
(二)申報方式及申報時間
1.項目申報單位在規定時間內登陸山西省科技廳網站(kjt.shanxi.gov.cn)山西省科技計劃管理信息系統,完成注冊填報工作。
2.網絡申報成功后,申報單位將生成的書面申報材料用A4紙雙面打印、按順序將申報材料和附件簡裝成冊,一式五份,按要求簽字蓋章后報送至項目組織單位,由組織單位簽字蓋章后集中報送至專業機構。
3.在規定時間內,將書面材料報送至指定地點。
(三)材料要求
申報單位應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以下資料:
1.在山西省科技計劃管理系統中正式填報生成的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書。申報書包含研發內容、關鍵技術、創新點、主要技術和經濟指標、社會及經濟效益、工程示范、知識產權等,要求申報內容合理可行、重點突出。
2.山西省科技計劃項目預算申報書(申報財政資金80萬元(含)以上的填報);
3.相關附件:
(1)項目合作協議(包括產學研合作協議);
(2)與項目相關的其他證明材料或文件等(上傳數量不超過3個)。
三、業務受理單位和聯系方式
根據工作需要,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農業領域)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由山西省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調整至山西省產業技術發展研究中心。
受理單位:山西省產業技術發展研究中心
聯 系 人:張峻瑜 牛 川 0351-2527892
地 址:太原市迎澤大街366號4層413室
管理處室:山西省科學技術廳農村科技處
聯 系 人:重點項目:王瀟冉 0351-406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