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義:基層菌業“好所長” 田間地頭“土專家”
姓名:張金義
出生年月:1950.07
工作單位:河南省開封市食用菌研究所
技術專長:菌種研發及生產,工廠化生產基地建設及管理
推薦單位:河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食藥用菌專業委員會
張金義 1961年從上海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河南省通許縣生產公司920菌種廠擔任廠長,開始了與食用菌產業的不解之緣,之后他又轉戰到通許縣菌肥菌藥廠擔任廠長,帶領全廠抓生產、搞研發。20世紀70年代初,他調到通許縣生物學會擔任秘書長,負責組織全縣食藥用菌產業的學術和生產技術交流推廣工作。1998年,開封市食用菌研究所成立,張金義擔任所長,這一干就是20多年。
在幾十年的從業經歷中,張金義把解決食用菌種植戶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作為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把科技成果轉化為一線生產力,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2014年1月,張金義應邀到新鄉冀屯開發區利民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和生產管理。他放下專家的架子,每天實地蹲點在生產一線,創建了一條平菇生產線和智能多功能菇棚,為菇農創造效益100萬元左右,使基層農戶得到了種菇的實惠,看到了食用菌產業的希望。同時,種植平菇產生了大量的廢料,這些廢料若不加以處理,會嚴重污染環境,也容易引起病蟲害,平菇的廢料如何處理成為當地菇農反映比較強烈、最為頭疼的事情。張金義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就投入精力開始研究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四個月的悉心研究,通過四個試點的400頭豬的飼養試驗證明,種植平菇產生的廢料經過加工后用于生豬飼養,既可給當地農戶養殖增加不少效益,又給菇戶解決了廢料處理的難點問題,他的努力得到了當地菇農和相關管理部門的高度認可。現在,菌蛋白飼料用于養殖業的配方和模式還在河南很多地方進行試驗推廣,將會為繁榮農村經濟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為一名基層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張金義將科技研發和推廣普及當作自己畢生的追求。他用回收的雪糕棍制成枝條菌種,不僅減少了菇農的生產成本,轉化率還提高了8%;他提純轉化的兩個平菇新品種,生產效益比老品種提高20%以上。他幾乎每天都深入基層,在田間地頭指導生產、講解技術,累計為上千名農民做過技術培訓,培養種菇人員300名以上。作為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專家顧問團成員,接到各地菇農的提問,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都是第一時間給予解答,做到盡職盡責,有時他還親赴現場解決問題。2014年6月,湖南菇友在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問答欄目提出一個“平菇在接種萌發后,全部長綠霉應該怎樣防治”的問題,經了解現場比較復雜,感染面積比較大,于是張金義和相關科研人員前往湖南郴州指導解決,經過專家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徹底解決了平菇綠霉菌感染問題,為企業挽回2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
張金義總說,自己就是一名基層食用菌科研愛好者,從業幾十年,沒做出什么轟轟烈烈的成績,能把自己學到的、總結出的種菇技術傳授給需要的人,能為食用菌產業的大發展貢獻自己一份綿薄之力,知足了。但在很多接受過他技術指導和幫助的菇農心中,張金義是活躍在產業一線的好所長,也是大家在田間地頭希望看到的種菇“土專家”!
榮譽:2019年被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評定為“中國鄉村菌業專家”,并成功入選由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編撰、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菌業人生·中國鄉村菌業專家風采錄(20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