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廣大貧困地區,受自然氣候、地貌類型、土壤質量、地位位置等條件限制,以及可供利用的資源不足等,僅靠市場機制難以帶動脫貧致富。食用菌作為一項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農業特色產業,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上發揮出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不少貧困地區把食用菌作為產業脫貧項目進行培育和扶持。據了解,在全國大約490個國家級貧困縣中,仍有80%的貧困縣脫貧首選食用菌產業。在政府的扶持,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全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工廠、新基地如雨后春筍般成長,大批貧困戶通過種植食用菌實現了脫貧致富,食用菌產業迎來大發展。
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舉措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現實中我們也看到,在推動食用菌扶貧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生產布局不合理、食用菌市場流通結構不合理、金融服務不到位、部分品種產能過剩、風險明顯增加等問題。一些地區一哄而上,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卻沒有考慮市場銷路問題,遇到食用菌集中上市時,市場消化不了,造成“菇賤傷農”,使百姓收入上受到損失。另外,一些地區在發展食用菌扶貧產業過程中百姓的參與度不高,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低。還有的只做了前期產業的投入,缺乏后期產業的管護工作,到頭來,脫貧任務成為一句“空話”,沒有達到真正的扶貧效果。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盡早幫助貧困戶脫貧,提供“保姆式”的扶持和幫助,從菌種、菌袋等菌需物資,到安排技術人員進行全程指導,雖一定程度上能解決短期的脫貧任務,但不能長久,容易導致返貧現象發生。食用菌產業扶貧是個系統工程,急需的是在產業鏈上破題,尤其要解決食用菌生產環節之后的加工、銷售等問題。近幾年在西部地區個別省市食用菌種植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市場趨于飽和,價格也出現下降,勢必會影響種植者的從業熱情。只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通過科學規劃、精心培育,不斷延長食用菌產業鏈條,才能真正讓百姓脫貧致富。
由于食用菌扶貧產業有其特殊性,但仍須遵循市場規律,避免拔苗助長。前期招商引資政府可能在政策上給予傾斜,但一旦真正形成扶貧產業后,政府應該放手,讓企業通過市場法則,激發首創精神與發展智慧,實現自我造血,通過龍頭企業的示范帶頭作用帶領百姓參與進來,從而形成良性發展。長久的脫貧不能只為一時“達標過線”,如何解決好長遠發展問題,讓產業扶貧更精準、更長效?扶貧不是目的,脫貧才是目標。調動百姓的創業積極性,幫助貧困群眾增強脫貧致富的本領,讓他們能夠掌握食用菌種植的技術真正成為食用菌產業鏈主人,才能助推農民更好的脫貧致富,推動精準扶貧。
近年來,在食用菌產業扶貧過程中各地涌現出了不少好的扶貧新模式、新思維、新方法。如2016年以來,清豐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堅持以黨的建設為統領,全面實施“黨建+扶貧+食用菌”重要工程,積極探索“黨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導、公司作龍頭、基地作示范、貧困戶作股東、種植戶作產業”的清豐產業扶貧新模式,精心打造助貧增收、精準脫貧的產業發展“新引擎”。截止2018年底,全縣共帶動4950戶貧困戶參與食用菌生產,帶動5000人基地務工,他們在充分享受了勞動獲得感的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給予的關愛與尊重。同時,清豐縣委、縣政府在實施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時,不斷加大產業外圍環境因素的構建,2019年11月清豐縣委、縣政府與中國食用菌商務網、《食用菌市場》雜志、中國烹飪協會聯合舉辦食用菌烹飪大賽活動,為進一步拉動食用菌餐飲消費,擴大社會消費需求助力,得到行業及社會的廣泛認可。
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扶貧難度越來越大,要完成2020年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工作任務,并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方略還比較艱巨。食用菌產業已經在扶貧開發工作中凸顯了脫貧優勢,是值得貧困地區大力開展的脫貧項目。在最后攻堅階段,我們要把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貧困群眾主體作用,增強脫貧內生動力,以食用菌產業助推精準扶貧,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張俊)